水浒传第十一回题为“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主要讲的是林冲被柴进救下后,为了躲避官兵的缉拿,经柴进推荐赴梁山泊投奔,初到梁山泊入伙的故事。林冲在梁山泊附近的一个酒肆,认识了梁山泊的眼线朱贵。原来为了打探过往来人情况,特意在这里开了个酒肆,有钱财的到这里,轻则蒙汗药,重则丢了性命。他们要上梁山,就会在五更时分,趁天未明时,射一只响箭,给梁山上发了信息,坐了快船就可上山了。朱贵引荐着林冲上了梁山,不想梁山上的大当家王伦却是个没有气量之人,他担心林冲武艺高强,将来会盖过他去,所以无论如何不想留林冲在山上。但又碍于柴进的推荐、其他几位好汉的劝说,只好要求林冲拿个投名状,才肯同意其入伙。这投名状说得容易,实则是要拿个人头来献啊。林冲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以三日为限,如果拿不来投名状就另寻他处。
第十一回中,《临江仙》词写得甚好,忍不住想记录下来。
闷似蛟龙离海岛,愁如猛虎困荒田,悲秋宋玉泪涟涟。江淹初去笔,霸王恨无船。高祖荥阳遭困厄,昭关伍相受忧煎,曹公赤壁火连天。李陵台上望,苏武陷居延。
这里的人物及事件参照百度百科说明如下:
①悲秋宋玉: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宋玉,通晓辞赋、音律,事楚襄王、从容辞令,莫敢直谏,颇不得志,郁郁而死。所作《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②江淹初去笔:南朝文学家江淹,少有文名,晚岁文思渐衰。相传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位美丈夫,自称郭璞,对他说:“我有笔在你这里多年了,该还给我了。”江淹从怀中取出一支五彩笔交还郭璞,此后才思锐减,
③项羽恨无船: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项籍,字羽。入关后,自立为西楚霸王。楚汉战争时,被刘邦困于垓下,后突围至乌江,无船可渡,自刎而死。
④高祖荥阳遭困厄:汉高祖刘邦,楚汉战争时曾被项羽围困于荥阳。
⑤昭关伍相忧煎:春秋末年吴国大夫伍员,字子胥,原为楚国人,父伍奢因直谏被杀,他逃难出走,过昭关,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
⑥曹公赤壁火连天:公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基本上统一北方后,率军二十余万南下,欲一举统一江南,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与曹军相遇。曹操因士兵不习水性,用铁链将战船首位联锁,造成战船行动不便。孙刘联军采用黄盖用火攻的建议,因风放火。曹操大败。
⑦李陵台上望:西汉将军李陵,字少卿,名将李广之孙。汉武帝时为骑兵都尉。率五千步兵出击匈奴。遇到敌骑十万,陷入重围。他奋起突击,连战九天,终因粮尽矢绝,寡不敌众,被迫投降,身在匈奴,遥望故乡,有家难归,有国难投。
⑧苏武陷居延:两汉大臣苏武,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他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始还。居延,汉初匈奴中地名,指居延泽附近一带,为当时河西地区与漠北往来要到所经过之地。故城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
另外,本篇中又写到了三种刀,一个是衮刀、一个是朴刀,还有一个是腰刀。
简单查了一下,记录如下:
(1)衮刀:狭长而有长柄的大刀。

衮刀
(2)朴刀:又名播刀,俗称双手带,出现于宋代。朴刀型态为一种木柄上安有长而宽的钢刀的兵器,介于大刀与单刀之间。朴刀用途广泛,常用于自卫。朴刀全长约一米二至一米五,其刀刃比大刀长,大约占总长度的一半,可劈、刺、砍,招数繁多。使用时,一般两手握着刀柄,像使用大刀那样,利用刀刃和刀本身的重量,来劈杀敌人。

朴刀
(3)腰刀:佩戴在腰间的单面长刀,也叫短兵器。

腰民
看着图片,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准确,但是腰刀还是挺帅的,想着一个清瘦的男子,长发,身配一把这样的腰刀,应该是很帅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