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嶅述在文章结尾
编辑/阿芷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自然界中,存在很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相比较于动物,那些濒危植物的存在感相对较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a0955a61866847a6bf5e234d2e6035a.png)
然而,存在感低,并不代表着不存在。
有这样一棵树,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甚至被称为“地球独子”。
单从“独子”二字,就能感受到该植物的珍贵程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dd081c9efcc2454cd6f66443cd70cb1.jpg)
在看到国家对这棵树的保护时,会有人觉得“是不是过于夸张”。
身为“地球独子”的它,绝对值得这样的保护。
那么,这棵全世界最珍贵的树在哪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af72c9eedb258ed20b953dac5bb6a6a.jpg)
又为何成为了“独子”呢?
如今的它,是否还是“独子”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2dbea800fe1b9f0303feec36c633f9c.jpg)
普陀鹅耳枥,是我国国宝级别的树。
关于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感到很陌生,甚至可能从没听说过。
它素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9c9b75329f675d56b4650ae0c541a44.jpg)
由此可见,相比于动物,植物在大众眼中的存在感属实非常低。
据悉,普陀鹅耳枥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现仅存一株。
它是被一位名为钟观光的植物学家,在1930年的时候被发现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5ec5e4b230c54d665a0be704c9e0117.jpg)
彼时,钟先生在浙江一沿海岛屿做科研的时候,意外发现了这棵古树的存在。
在看到这棵树的时候,钟先生首先是觉得诧异。
带着心中的疑虑,他找到了在当地生活的人,并询问有关这棵树的事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112581418e0409d11106ee8ea1b8b8f.jpg)
当地人也不认识这棵树,只知道这棵树已经生长了好几百年。
仔细想来,这棵树似乎和其他树长得都不一样。
到了这个时候,钟先生才终于可以勉强确定自己心中的疑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4fc3c8656e6432712564cd2ca1ba548.jpg)
作为一位植物学专家的他,却不认识眼前的这棵树。
那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这棵树并没有被发现、命名。
经过郑万钧教授的研究发现,这棵树属于桦木科鹅耳枥属乔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a1e982e5ca278b16901819368028019.jpg)
于是,郑教授给他取了名字“普陀鹅耳枥”。
在了解到这棵树的详细信息之后,相关专家开始寻找关于这棵树的踪迹。
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除了被发现的这棵树以外,再也没有发现其他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b88fd763f3fabb6e2f16dd6e5db6a7b.jpg)
这也就是说,这棵树是“独子”。
在得知了这一消息之后,很多植物学家开始对这棵树展开深入研究。
仔细研究后发现,这棵树居然是个“灭绝体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3c17be4bd379b3f8a99aa0c214cacb9.jpg)
导致普陀鹅耳枥灭绝的原因之一,一定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
除去这个原因之外,也和它本身的特质有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1b3a2c9187aa9c5c3aa593c1faae7f7.jpg)
普陀鹅耳枥的种子是典型的岛屿植物种子的特征,外壳非常坚硬。
这也就意味着,普陀鹅耳枥的种子很难自然发芽。
植物的力量虽然不容小觑,但和其他植物比起来,普陀鹅耳枥发芽就比较困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90b88eef0c06781db6998d8a12f9c9e.jpg)
这种坚硬外壳的特征,有优点,也有缺点。
虽然导致它很难发芽,但是可以避免在传播的过程中,因为长时间泡在海里导致腐烂。
相比较于种子外壳坚硬的特征,另外一个原因才是导致其容易灭绝的主要原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a5547de90557b9349a34e62a155f7e7.jpg)
普陀鹅耳枥的开花方式比较特殊。
每年四月中上旬,是它开花的时间,但雄花和雌花却在两个时间段开花。
一个在四月中上旬,一个在四月中下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2d872dc4b8ecdbe34cb999d16d55971.jpg)
如此一来,雌雄花同时开花的时间,仅仅只有那么几天的时间。
此外,雌花一般开在比较高的地方,雄花则开在比较低的地方。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还和普陀鹅耳枥生长的环境有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4de4f10f4c4046569d3691b80c963ca.jpg)
普陀鹅耳枥生长在沿海地区,经常会遇见海风呼啸的天气。
原本就难以相遇的雌雄花,还没开出来多久就被吹掉,更是使其自然授粉率大大降低。
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普陀鹅耳枥就很难通过自然的方式完成授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756aac96b805e92d04feb0067dcb51b.jpg)
了解到这些,也就明白为什么它会被说是“灭绝体质”。
为了保护好这位“独子”,自然是花费了不少心思,以及人力、物力。
目前为止,这棵树的年纪已经到了上百岁,成为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a00acca9695ccc33384d26aa1a6d735.jpg)
因为全球只有这么一棵,这棵树就变得更加宝贵起来。
全年365天的全天候保护,一点也不过分。
除了精心地保护之外,让这位“独子”延续后代也非常重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f8480daaf0d339699fbe295e306b445.jpg)
一篇“地球独子不再孤单”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目前,普陀鹅耳枥仍旧只有一株野生植株。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598233082b3f2e6a766626bab94766c.jpg)
但在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地球独子”已经拥有了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
2000年,55岁的林科院教授带领自己的团队重点研究普陀鹅耳枥。
这么多年来,科研人员对普陀鹅耳枥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be47b6650e08381a272131afa19b0fd.jpg)
在研究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很多困难,要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困难。
关于普陀鹅耳枥的繁殖技术,很难从前人的记录中找到。
这也就是说,需要大量地尝试、试错,才能找到那个正确的方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6f4354b54315148846850276650d8ce.png)
普陀鹅耳枥的种子数量虽然很多,但真正有效的很少,因此种子非常珍贵。
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非常小心谨慎,避免浪费。
从发芽,到小树,再到可以顺利“回家”,需要经历很长时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4b605be06576b75465138449e434de1.jpg)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小树苗生病的情况。
随着科研人员的深入研究,他们甚至可以一眼看出病症所在,并对症下药。
经过科研人员的精心呵护,普陀鹅耳枥终于可以顺利“回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4b6c111884cfa15bbb39b036254d9c8.jpg)
面对大自然多变的气候,想要顺利存活下去,也是一个问题。
回归野外后,需要面临更多的生死考验。
自然界存在普陀鹅耳枥的天敌,一旦天敌入侵,就很容易面临死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30e7129d98f1f01a5943e8ec5cd3e44.jpg)
面对种种苦难,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
到目前为止,人工繁育的普陀鹅耳枥已经达到了上万棵,有上千棵已经可以在野外自由生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f8b957a6d5e3c63000aa087b4517682.jpg)
值得一提的是,普陀鹅耳枥的种子也曾达到过太空。
2011年,普陀鹅耳枥的种子随天宫一号登上太空,并尝试太空育种。
据了解,在太空育种的普陀鹅耳枥长势非常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8f17cd8f6ba24ec11c66fa5f62fc951.jpg)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研究,“地球独子”终于不再孤独。
相信在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普陀鹅耳枥可以不再面临濒危的结局。
与此同时,也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拯救它?有意义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757d46f4e9ab70b47f96d34d7471f0c.jpg)
坦白来说,这样一株植物,似乎对人类并没有什么用处和帮助。
关于有何意义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充满争辩的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cdb7382477aac76a56f798e46a126d0.jpg)
但我们非常清楚,地球是一个物种非常丰富的星球,拥有各种各样的生物。
可随着生态环境逐渐变得恶劣,灭绝的、濒临灭绝的物种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绝对是不容乐观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adf0c2058a15231a8d2642e216f73da.jpg)
保护地球的物种多样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做的事情。
表面上看,我们只是拯救一种植物;
或许,我们所拯救的不仅仅是植物,也是我们自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e1d40c9463180e61b772af300a8f142.jpg)
当普陀鹅耳枥可以在自然界顺利结果时,无数植物学家落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是对他们努力的认可,也在证明着它终于有了自然繁殖的能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8904bf643d0cf67e58cba750d49e68c.jpg)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这个节日的设立,就是在告诉大家,野生动植物在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节日,想必会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6d118babcebc742bcd5c653f960b05a.jpg)
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人类也仅仅是地球生态的一部分。
如何维持地球生态的平衡?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3db2d41bb977524a7301d4654f147e8.jpg)
现如今,地球仍旧存在很多濒临灭绝的物种,地球的生态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的事情,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对此,大家有何看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17e1dbbfa45f15dd2eb6fb22897034d.jpg)
他们守护着1300余株古树名树,其中一株被誉为“地球独子” 潮新闻客户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3a7ac77fe649bd97ff84e80c7898d24.png)
地球独子不再孤单,舟山推动普陀鹅耳枥人工种群重建 浙江日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3873fa91567d6c2982d5d6ef199394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