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清朝的历史因为一个女人而发生了改变

竣尧聊历史 2023-05-27 17:34:23

许多人都误会了乾隆,以为他是一个花心大萝卜,不懂得珍惜感情的人。

就拿我的妈妈来说,她最喜欢的就是看清朝的电视剧,里面的乾隆一般都是妃子们围着他转,而他自己则是一夜情。

有一次,我向妈妈请教,妈妈在她心中对乾隆是怎样的一个人,妈妈用一种打趣的语气说:

他就是一个风流的家伙。

一七二七年,富察氏与当时仍为宝王的弘历结为姻缘,后为乾隆皇帝。

虽说那时候,她是弘历嫡出的,而且还是乾隆的首代皇后,可在历史上,却没有多少关于她的记录。

在历史上,富察氏被称为“谦和节俭,不用珍珠,不用宝石,也不用玉石。”这句话的意思是,她的身份很高,但是她的性情却很温和,她的衣着也很朴素,从来没有用过什么珠宝首饰,最多也就是用几朵野花和几朵天鹅绒做装饰。

从穷到富容易,从富到穷却很难,一个皇后能如此节衣缩食,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不过历史上也有记载,富察氏会用羊皮做一个锦囊,送给自己的丈夫乾隆。

用兽皮制作一个袋子,作为礼物,这是她的一种古老的风俗,也是她的后代,用来纪念她的先祖。

在满洲王公贵族之中,能够办到这件事的,当真是少之又少。

别说是那些皇亲国戚了,就连满洲八旗这些人,在越过山海关,进入紫禁城的时候,也有了松懈和懒散的趋势。

乾隆大发雷霆,他觉得满洲武士因为太平盛世而失去了往日的勇猛和勤奋,他即位以后,对那些不会满文,不会骑射的八旗武士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从这一点来看,富察氏与其夫君乾隆一向有一种心灵感应。

让我们来看看乾隆陛下是怎么说的:

皇宫里的事情,都是由她一手操办,她伺候着,从嫔妃到下人,日夜承欢。所有人都对他感恩戴德。

所以,我才能全神贯注于朝政...这是皇后的助力。

富察氏负责后宫中的一切事务,而富察氏则负责皇后的服侍。

下人们对我赞不绝口,说我能当上皇上,全靠她的帮忙。

但是,她在三十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对于富察氏的死,乾隆十分悲痛,并为她作了《述悲赋》。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非常喜欢作诗词。

据不完全统计,乾隆陛下这辈子创作的诗词就有四万多篇,要知道,唐代是诗词盛世,到了末年,超过两千名诗人,创作出来的诗词也就五万多篇而已。

虽然他和陆游一样,有陆游的精神,但在天资上,他不如陆游,但他为富察氏所作的这首《述悲赋》,也是偶然之举。

乾隆皇帝把婚姻看作是人类社会的开端。

这种思想,明显与传统的儒学格格不入。

在儒学中,父母在前,夫妻在后。

虽然满清也崇尚儒家,但他们是山海关之外的人,对那些伪道是嗤之以鼻的。

清太宗皇太极听闻其嫔妃海兰珠薨逝,当场晕厥,而他的宠妃董鄂氏也去世了,清世祖福临更是失魂落魄,食之无味,不久便病故了。

如今乾隆皇帝去世了,这让他更加的伤心,也更加的绝望。

自己最喜欢的人,最后的遗愿,也是最好的安葬。

不过,《会典》中却有详细的记录,因为康熙皇帝的皇后赫舍里氏去世的时候,正是三国纷争的时候,若是全国都在大哭大闹,很容易引起民不聊生,所以,皇帝的丧仪就被简化了。

这个规矩自康熙开始,直到富察氏去世,直到乌拉那拉氏去世为止,从未改变,但乾隆皇帝为悼念自己的妻子,竟然破例给她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葬礼。

各省的文武百官,在京大哭三天,百日之内,不得理发,守孝二十七天,不得结婚,举国皆哀。

而且,也正是在这种悲伤之下,让乾隆皇帝性格大变。

因为清代的人都是扎着辫子,每隔十天就会刮一次,但是皇上有令,百日之内不许刮一次,这也导致了大臣对皇上的旨意视而不见,于是皇上一怒之下,将湖广总督塞楞额、江南水师周学健两个处死。

一个是一品,一个是封疆大使,两个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却被皇上在自己的灵前不敬就给杀了,可见乾隆此时的心情有多么的悲伤和愤怒。

又比如阿克敦,他在富察氏去世后的奏折中,犯了几个无关紧要的小错,被乾隆帝毫不犹豫地判处了绞刑。

不光是朝臣,乾隆皇帝也因皇后去世而对儿子发火。

皇长子永璜与皇三子永璋,由于没有在丧礼上表示出足够的哀伤,被皇上责骂,为此,皇上还当众宣称:

他们二人,注定无法继承皇位,伊等,当真是不肖。

如此一来,两个人再也没有了争夺太子之位的可能。

在他严厉的训斥下,两年之后,大皇子在惶恐和焦躁之中死去。

因为这件事被乾隆治罪的大臣足有上百人,上至大学者,下至巡抚司,上至总督,下至文武大臣,下至低级臣子,整个清朝的大臣们都觉得乾隆陛下的心里很不平衡。

在他登基之前,他是一个很好的君王,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会有这么残酷,这么冰冷,这么扭曲的一面。

为何死者可以得到永恒的自由,而活着的人,却要背负着莫测的尊严?

我想知道,为何乾隆会落到如此地步?

原因很简单,就是乾隆皇帝深得皇后富察氏的宠幸。

鲁迅曾说:“人的喜怒哀乐是不能分享的。”

可是对于乾隆来说,富察氏的去世和天塌下来没有什么区别,他想不通,为何旁人都不难过?其他人怎么不伤心?为何旁人无法了解他的苦衷?

在传统君主制度下,皇帝对于自己的妻妾,有着十分复杂的情感。

皇帝陛下,就是一个绝对的治理者,对于感情这种事情,他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一切情感,都是为了力量而存在的。

不管怎样,在乾隆13年,也就是富察氏去世的这一年,高宗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

从这一年起,乾隆皇帝再也没有了对青年的乐观和积极向上,相反,他变得果决果断,冷酷无情。

他在乾隆的带领下,努力整顿官僚机构,清理官僚机构,性格也渐渐变得火爆起来,原本可以温和处理的事务,也变得越来越粗暴。

而他的夫人之死,也渐渐变成了一次社会风波,这次风波甚至影响到了整个世界的发展方向。

公元一七九九年,乾隆皇帝已八十七岁,在他当皇帝的三个年头里,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那年,他写道:

先贤登临八十七日,清居七十载。

这位有些迷迷糊糊的老人,虽然迷迷糊糊,但他依然记得,七十多年前,他在宝亲王府中大婚的那一幕。

我的爱人永远失去,永远失去我的爱人。

这大概就是一个皇帝的内心吧。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