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党中央正式批准了邓小平的退休请求。当月十三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以国家领导人身份最后一次接待了外宾,他幽默地表示:
我已经八十五岁,再不退,不知道哪天就变成终身制了。
退就要真退,这次要百分之百地退下来。我今后不再代表集体、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客人,要体现真正退休。
随后,邓小平就退居到了北京景山后街的一座四合院内,开始过上了闭门谢客、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
退休后的邓小平,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在院子里散步,8点吃早餐,9点开始阅读时事新闻、报刊杂志。
到了10点,邓小平还会阅读中央办公厅送来的简报,但是一般不会外出会客。即使有外宾想要来访,他也会委婉地拒绝。
毕竟,邓小平已经为这个国家辛勤奋斗了一辈子,现在是时候把领导权交到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手上了。对于接班人,他也是非常放心的。他曾对外国记者表示,继任者是一个很有本领的人:
他比我年轻,比我知识多。当然,经验比我差一些,但经验是可以锻炼出来的。
基于这样的理由,邓小平乐于将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到家庭上,开始更多地关心自己的儿女和孙辈们。
在没有访客的日子里,邓小平家每天中午12点准时开饭,吃饭时连同秘书一起,家里十多口人挤在两张桌子上吃四个菜。邓小平比孩子们多一碟子“特权”,那就是他最爱的“盐渍辣椒”。
晚饭则多一道汤菜,吃饭的时间是6点半,但是邓家的儿女通常不会准时到家,于是邓小平就饿着肚子等孩子们到齐了再吃,同时也会在吃饭时关心他们的工作问题和健康状况。
在退休的七年多时间里,邓小平仅有一次打破了惯例,与外国友人见了面。那是在一九九一年的十月五日夜晚,退休一年以后,他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老友金日成。
这次会面是应金日成的强烈要求破例进行的,二人见面的时间也仅仅只有一刻钟,双方约定好了不合照,不摄像,也不会对外发布会面的消息,彼此仅以私人的身份见面。
见面的地点在钓鱼台18号楼会客厅,双方人员仅有邓小平、金日成、邓榕和两边的翻译。厅里坐的沙发是专门为金日成特制的,在别的场合未曾见过。
邓小平和金日成二人见面之后,聊了一些关于国际政治局势和两国经济的话题,不知不觉就聊了一个小时。
会谈结束之后,金日成依依不舍地把邓小平送到了18号楼的门口,再与他握手,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是金日成朝鲜建国以后第41次访华,当时他79岁,邓小平87岁,那是他们的最后一面。
三年以后,金日成在平壤去世,邓小平闻讯后叹金日成的逝世,使他失去了一位亲密的战友和同志。邓小平和金日成初识于一九七五年,但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其实是在一九五三年。
一九五三年底,金日成访华,邓小平以副总理和财经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参加了欢迎仪式,但是当时二人并未有机会单独见面。
后来,邓小平几经沉浮,在一九七五年第二次复出之时,通过毛主席的介绍,才与金日成真正相识。
当时,毛主席指着邓小平对金日成说,自己因年事已高,又有白内障,已经很久不谈政治了。周总理的身体也不好,所以让他有事多和邓小平谈。
毛主席接着介绍邓小平说:“此人叫邓小平。”金日成立刻回答说:“我们很早就认识了,他做过很多工作,是老朋友、老同志了。”
毛主席又说:“他很会打仗。”金日成马上接了一句:“他不止会打仗,还会做政治工作,进行思想斗争。”“还会反修正主义。”毛主席边说边笑了起来。
毛主席对邓小平的欣赏之情溢于言表,早在一九五八年访问苏联时,他就曾经指着邓小平对赫鲁晓夫等人说:“这个人不简单,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个难得的人才。”
这次,毛主席又以同样的方式向金日成介绍了邓小平,所以给双方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金日成访华期间,邓小平经常陪着他到北京各地参观。基于两国相似的政治信仰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类似问题,他们彼此交流了很多。
后来金日成回国,不幸病倒,邓小平知道后,立刻找了中国最好的医生去平壤为其治病。这件事让金日成非常感动,铭记于心多年。
一九七八年,邓小平率领访问团到达朝鲜。金日成亲自带队到锦绣山议事堂门口迎接,并设国宴盛情款待。当时,邓小平对金日成提到了“四个现代化”的设想,并对他说:
有人说我们好战,其实我们并不好战,我们是讲实际情况。我希望22年不打仗,我们就可以实现‘四个现代化’。
邓小平又说,中朝两国与国际上的先进国家相比,经济还十分落后。希望能引进外国的技术,把本国的经济搞上去,让农民脱贫,金日成非常赞同他的观点。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朝鲜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两国建国时间相近,中国的经济发展比朝鲜稍好一些,因此出钱出力,尽可能地帮助朝鲜。
邓小平和金日成之间友谊的建立,其实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一九八二年邓小平访朝时,对金日成说:
我们两国都有一个统一的问题,你们解决与南朝鲜的关系问题,我们解决台湾的问题,关键都是我们自己要发展、要搞好。
总有一天,要体现出我们的社会制度确实优于他们的社会制度,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要超过他们的速度。
金日成曾经四十一次访问中国,而邓小平也曾经数次访问朝鲜。就这样,两国领导人在彼此的往来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一九八九年,邓小平在退休之际,曾公开宣布将不再以国家领导人身份会见外国友人。然而,仅隔一年,金日成的到访却让他打破了这一誓言。
当时,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经济发展需求日益迫切。韩国与中国的关系逐渐升温,中国已经开始实施“政经分离”的国策,并着手准备与韩国建交。
得知这一消息后,金日成内心焦虑不已,他迫切希望了解中国在朝、韩问题上的立场和底线。于是,他决定在一九九一年的金秋十月访问北京,寻求答案。
鉴于国际政治大局的考量,金日成多次恳请面见邓小平。为了让老朋友安心,邓小平最终决定破例相见。
邓小平还特别关照,将钓鱼台18号楼的会见厅内的沙发换成了特别定制的新样式,因为他深知金日成腰椎不好。
原来 ,一九七五年金日成访华后身体不适,邓小平当时曾经特地请国医叶希贤,远赴平壤为其治疗腰椎。这份情谊,如同陈年佳酿,历久弥新,永远镌刻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心中。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历来言出必行,对待友邻的政策始终如一。邓小平这一次破例与金日成的会面,不仅加深了两国的信任与友谊,更为彼此未来的合作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邓小平与朝鲜半岛缘分深》——《中国日报网》,2014.08.15;
《邓小平关心朝鲜半岛局势:退休后破例会见金日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05.24;
《邓小平正式告别政治生涯:退就要百分之百地退下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