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发行“自嗨”现场:2000万自有资金撑场,基民去哪儿了?

新的时候呀 2025-01-17 13:24:42

最近,一只新基金的发行数据让人哭笑不得:总共募集了2035万元,结果其中2000万元是基金公司自己掏的腰包,剩下的35万元还是公司员工凑的。换句话说,这只基金几乎成了基金公司的“内部理财产品”,基民的身影几乎消失不见。这种“自娱自乐”的发行结果,不仅让人质疑市场的冷淡,更让人思考:基金公司这是在唱哪出戏?

1.自掏腰包的“信心秀”:是真自信还是无奈之举?

基金公司用自有资金认购2000万元,表面上看是一种“信心展示”,仿佛在说:“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信心,你们不买,我们自己买!”但这种行为背后,可能更多是一种无奈。毕竟,如果市场对这只基金真的充满热情,基金公司何必自己下场撑场面?

这种“自购”行为,某种程度上暴露了当前基金市场的冷淡。近年来,随着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对基金的信心大打折扣。新基金发行遇冷,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像这样几乎全靠自家资金撑场的情况,还是让人忍不住感叹:基金公司这是要“自力更生”了吗?

2.员工认购35万元:是情怀还是任务?

除了公司自购的2000万元,员工的35万元认购也值得玩味。这35万元,究竟是员工自愿认购,还是公司下达的“任务”?如果是后者,那这更像是一种“内部摊派”,而非真正的市场行为。

当然,也有可能是员工对公司产品的信任。毕竟,基金公司员工通常对市场和产品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认购行为或许能传递出一定的信心。但问题是,35万元的认购规模,相比于2000万元的公司自购,显得微不足道。这让人不禁怀疑:员工们是真的看好这只基金,还是只是象征性地支持一下?

3.集中资源打造“明星产品”:是机会还是风险?

有观点认为,基金公司自购和员工认购的行为,反而是一种“利好”。因为这意味着基金公司可以集中全公司的资源,将这只基金打造成“明星产品”。如果未来这只基金真的表现优异,那些没有认购的投资者可能会后悔莫及。

但这种逻辑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首先,基金的表现并不完全取决于基金公司的努力,市场环境、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等因素都会对基金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其次,基金公司自购的行为,可能会让基金经理承受更大的压力。毕竟,如果连自家钱都亏了,基金经理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

4.基民为何不买账?市场冷淡的背后

那么,为什么基民对这只基金不感兴趣?原因可能有很多。首先,当前市场环境复杂,投资者普遍持观望态度。其次,新基金缺乏历史业绩,投资者难以判断其未来的表现。最后,基金市场的同质化竞争严重,新基金如果没有独特的卖点,很难吸引投资者的注意。

此外,近年来一些基金的表现不佳,也让投资者对新基金持谨慎态度。毕竟,谁也不想把钱投到一个可能亏本的产品上。基金公司自购的行为,虽然传递了一定的信心,但并不能完全打消投资者的顾虑。

结语:自购能否撑起一片天?

基金公司自购和员工认购的行为,虽然看似是一种“信心展示”,但也暴露了当前基金市场的冷淡。这只基金的未来表现,将是对基金公司能力和市场环境的一次考验。如果基金公司真能将其打造成“明星产品”,那确实会让那些没有认购的投资者后悔。但如果表现不佳,这种“自嗨”式的发行,只会成为市场的一个笑话。

无论如何,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仍需保持理性。基金公司自购的行为,可以作为参考,但绝不能成为投资的唯一依据。毕竟,市场永远充满不确定性,而投资的核心,始终是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6 阅读:2991
评论列表
  • 2025-01-17 18:35

    基民本是衣食父母,奈何基金公司反复按在地上摩擦,最终反噬自己,无人问津,整个行业惨淡经营。为什么国外很多基金上百年不倒?投资回报一直相随,即让基民满意,又养活了自己!

    汉师 回复:
    基金要完成任务,不然新股从高价发行到接盘出货怎么玩。
    用户10xxx14 回复:
    [点赞]
  • 2025-01-17 19:57

    自作孽不可活。。。。。

  • 2025-01-17 17:05

    鸡民怕你三分

  • 2025-01-17 23:08

    马扁子太多,傻子不够用了。

  • 2025-01-18 05:03

    把钱给不认识的人,替你理财,没有承诺,全凭道德约束,你敢吗?

    残忍&温柔~ 回复:
    欧美可以,国内的还是算了
  • 2025-01-18 18:46

    买中欧医疗三四年居然亏50%你们敢相信吗?我以为基金最多亏10%,居然亏本50%后面还有亏得更多人倒霉蛋,不舍得吃不舍得喝,换回来就是这样结果

  • AmanX8 26
    2025-01-18 01:35

    老祖宗说:自作孽,不可活!!

  • 2025-01-18 11:46

    经过长期努力,终于看到消灭基金的希望

  • 2025-01-18 17:00

    [静静吃瓜]将客户钱变成自己的![滑稽笑]自己变自己

  • 2025-01-18 09:52

    这是基金公司前世造的孽。

  • 大鹏 19
    2025-01-17 21:10

    主动型基金终将突出历史舞台

  • 2025-01-18 09:23

    基金就是个坑,少参和为好

  • 2025-01-18 09:09

    现在的情况是基金公司长期“努力”形成的结果。。。

  • 2025-01-19 11:13

    3年前买了70万块钱的基金,两年的封闭期,一直亏,无奈封闭期内卖不出去,后来解禁亏的一塌糊涂,指望回本再卖出,今年股市行情那么好,基金反而继续跌,实在撑不住了,跌到了50%多还剩下35万左右割肉出来。连本带利也计算不出来亏多少了,长记性再也不会买基金了。

  • 2025-01-19 11:01

    鸡精是什么?味精加了添加剂而已。一个普通股民炒股赔了30%,基金公司赔了40%+管理费,这鸡精还不如味精了!

  • 2025-01-18 09:46

    把牌子玩砸了的后果,现在就美股eft还有人[滑稽笑]

  • 2025-01-18 05:56

    这还叫基金吗?应该叫公司投资者。你公司爱投资多少关普通投资者什么事?基民谁还会把钱投绘他们?除非钱多人傻!

  • 2025-01-19 16:14

    用基民的钱专业高位接盘,

  • 2025-01-19 21:15

    现在买基金的都是傻子了,让基金公司去自海吧!

  • 2025-01-18 04:16

    自购太少了,诚意不足打动基民购买欲。

  • 2025-01-22 03:01

    2000W算啥,给庄家抬抬轿子,几个亿利润说不定就出来了

  • 2025-01-18 11:22

    基金公司如果发行的是美股基金,相信不用自掏腰包的

  • 2025-01-19 18:30

    基金公司,高位接盘,老鼠仓。基金公司宗旨是将客户钱变成自己的钱。

  • 2025-01-19 16:08

    建议把这些基金经理的财产倒查10年,再说

  • 2025-01-18 14:49

    不买基金不炒股是最大的赢家

  • 2025-01-21 20:05

    经验所得,绝对不能买基金,我的亏了30%,而且是4年了

  • 2025-01-19 13:01

    你拿钱给别人让帮你投资,结果最后发现自己成了接盘侠!

  • 2025-01-19 13:40

    自已掏腰包算不算请的托。

  • 2025-01-19 07:43

    鸡精融券,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但是这种事是真实存在的[得瑟]

  • 2025-01-18 10:56

    想诱骗大家上当

  • 2025-01-20 23:59

    留着吧!自已花。

  • 2025-01-21 05:49

    当初会负天的某位大神,2800点不建仓,3200点才建,一开局亏十几个点,从此我再也不碰首发基金

  • 2025-01-21 09:21

    任何基金发行应当保障→三年内有‘一次性买入价赎回’强平制度,差额由基金公司兜底。

  • 2025-01-21 21:38

    自作孽,不可活。主动管理型基金终将退出整个行业

  • 2025-01-21 17:55

    当时说基金定投不会亏,有脑子的人都不会信这观点

新的时候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