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防部发布的公开消息,昨天晚上,我国成功进行了一次防御性的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不针对任何国家。而据北京日报等媒体的报道,这已经是自2010年以来,我国连续进行的第7次中段反导试验了。是否属实,咱不知道,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各国中段反导技术的发展,同样是中段反导,它们之间到底有啥区别呢?


首先,中段反导只是拦截弹道导弹的一种方式,还有末段反导和初始段反导,比如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就是初始段反导,它使用THAAD“萨德”系统,现在知道美国为何要将“萨德”部署到韩国了吧?值得一提的是,“萨德”还和“爱国者”、海基“标准”6导弹一样,可以进行末段反导,是多用途的,但是不能进行中段反导。

萨德可进行初始段和末段两种拦截
美国的中段反导,海基主要是“标准”3拦截弹,而陆基目前主要是GMD,也就是当初的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使用洛·马公司的陆基拦截器GBI,弹头是雷神公司的外大气层动能杀伤拦截器EKV,以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碰撞方式,摧毁来袭的弹头。

EKV动能拦截弹头

EKV测试
不过,外大气层动能杀伤拦截器对制导等技术的要求很高,目前只有中美两国算是完全掌握了,俄罗斯S500反导系统采用的77N6N1拦截弹,也可以选择动能碰撞杀伤拦截器,但技术到底达到什么水平,还不好说。

S500反导系统采用的77N6N1拦截弹
而其他国家的中段反导拦截弹,一般采用高爆定向爆炸破片式战斗部,比如以色列的“箭”2、印度的“大地防御飞行器”PDV。日本装备的美制标准3型RIM-161拦截弹,则有轻量外太空弹头LEAP和动能杀伤弹头KW两种弹头,另外,以色列的“箭”3在美国技术的加持下,也终于用上了动能拦截器。

以色列箭和箭3拦截弹
不过,在中导系统发展早期,使用的拦截方式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直接用核弹头拦截核弹头。这是因为当时的制导和拦截精度不高,只能用增加杀伤范围来弥补精度的不足,但这是一种“以毒攻毒”的方式,因为如果拦截高度较低的话,就等于是在自己头顶同时炸了两颗核弹。

美国卫兵拦截弹

我国反击一号拦截弹
苏联的A-35反弹道导弹系统和美国的“卫兵”系统,采用的都是这种拦截方式,而俄罗斯至今仍在服役的A-135反导系统,也是如此,弹头为约10000吨当量的AA-84型战术热核弹头。当然,它也有常规的高爆定向爆炸破片式战斗部,以及外大气层动能杀伤拦截器,老中青三代都有,可谓是“活历史”了。

A135拦截弹模型
不过,随着多弹头技术和高超音速导弹的出现,以往的这些拦截方式又不够用了,特别是5到10马赫的高超音速导弹,对拦截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有极高的反应速度。2019年6月4日,俄罗斯曾在哈萨克斯坦的萨雷沙甘靶场试射一种新型反导导弹,一出发射井就嗖地一声飞没影了,连摄像机都没追上,据称它的最高飞行速度可以达到20马赫,越快的飞行速度,就能给自己赢得越多的拦截机会。

这速度,连摄像机都追不上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十分看好的激光拦截弹道导弹,其实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因为弹道导弹再入大气层时温度,本身就很高,削弱了激光加热的效果。不过,如果是将激光拦截器搬到太空中,在导弹上升段和大气层就摧毁它,效果就好很多,但太空激光武器最大的问题是能源,由此可见我国提出的千米级航天器,也就是太空发电站的重要性。

还没完,现在反导系统最新的发展分支是拦截小行星。对,你没看错,自从2021年11月24日美国发射DART小行星防御飞行器,并在2022年9月27日成功撞击一个距离我们1100万公里的双小行星系统之后,矛和盾的发展就多了一个新的战场。

SpaceX公司发射的DART小行星拦截器
未来打击对手的,除了弹道导弹之外,还有可能是一颗被人为改变轨道的小行星,就像科幻电影《星河战舰》一样,直接砸在城市里,其威力将远远超过传统的核武器,甚至有人还会以为是“天灾”。而为了进行自卫,我国计划在2024年到2025年,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同时发射2个拦截器,对一颗小行星进行轨道重新定向测试。总而言之,别人有的,我们一定要有,力量均衡才是制止战争的最好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