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青蛙卖泥塘》:解决学生仿写句子,为学生搭建句式的框架
一
二十一《青蛙卖泥塘》是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先说一下本课的学习要点:第一,会写八个生字,九个词语,一个多音字;第二,能分角色表演故事,读出对话语句;第三,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第四,展开想象,说说小鸟、蝴蝶、小兔,说了些什么话?
二本文共有十二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故事的起因,青蛙想把泥塘卖掉,搬到城里住;第二到十一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青蛙按照小动物提出的意见,不断改造烂泥塘。第十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结果,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细化一下故事的经过:
第三到五自然段,是第一次改造泥塘,种草听取老牛的建议;
第六到八自然段,改造引水,听取野鸭的建议;
第九到十自然段,栽树、种花、修路、盖房。听取小鸟,蝴蝶,小兔,小猴的建议。
三
我们做一个句子变化的练习,对解决课文小鸟、蝴蝶、小兔、小猴、狐狸,未说明的对话,做出比较合理的补充。
先变化老牛的对话,模仿野鸭的句式:
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周围草太少了。
再改变野鸭的对话,仿照老牛的句式:
这片草地嘛,在里面散散步,捉捉虫倒挺不错,不过,要是泥塘里水再多些就更好了。
另外,文中并没有小狐狸所提的建议,结合小猴贪玩的特点,我们可以进行对话拓展:要是有个游乐园就更好了。
可以用上以下这些词语进行替换:“不过、就是、但是、可是”。
四
解决课后题二:
青蛙在吆喝过程中,突然意识到这里,早已不是当初自己迫切想要卖出的烂泥塘了,已变成一个美丽的地方。
五
课后题三(选做)
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句式的框架,仿照的是第十一自然段,已做了五处(蓝色)标注。这样学生便找到了突破口。
(1)多好的书啊,介绍外观、内容、感悟……
多好的文具盒啊,介绍外形、用途、特点……
如:
(2)有拼音,有文字,有插图。
(3)可以感受故事生动有趣。
(4)可以想象人物活动画面
(5)还能学到许多道理,对生活学习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