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间谍论”持续升级!官媒点名狠批,胡锡进提醒违反劳动法

妙菱评娱 2025-04-29 03:20:51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弈秋记说

编辑|弈秋记说

前言

在格力的临时股东大会上,71岁的董明珠当选新一届董事。

开始了她执掌格力的又一个三年。

但在她发言中谈到格力用人时,直言格力绝不用海归派,怕里面有间谍分不清。

官方媒体马上站出来分析,公众人物也接连发表看法,全网刷屏热议。

而在这场舆论之下,也让更多人看到了董明珠带领格力的成功。

言论风暴

自掌管格力以来,董明珠对格力的贡献不言而喻。

董明珠任职期间,大幅扩充研发队伍,带领团队突破空调压缩机、光伏储能等核心技术。

并且,从购置原材料开始,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她都亲自监管,绝不容许有丝毫的马虎。

靠着这份严格,格力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好,慢慢在消费者心里扎了根,成了大家都信得过的品牌。

而且她不光盯着产品,还想着怎么让员工更有干劲。

董明珠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公司的“小股东”,干得越多、公司越好,自己也能跟着受益,工作起来更积极主动了。

这种独特的管理风格,让格力连续多年入选世界五百强,成为“中国智造”标杆,也为制造业转型作出了范例。

然而,这样一位在商业如此成功的企业家,却抛出了“间谍论”,着实让人意外。

这种说法无疑给海归这个群体贴上了充满偏见的标签。

很多海归辛苦留学,只为学成回国为国家效力。

但是却被无端怀疑,这种感受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身为知名的企业领导人,董明珠的言论可以有效的引导着大众。

如果其他企业纷纷效仿,那么就会导致海归群体就业受阻。

事实上,海归人才始终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众多海外归子中,师昌绪曾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投身科研工作。

他成功研制出的一款涡轮叶片,解决了关键材料难题。

而且,他还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总而言之,海归人才子对国家的贡献功不可没。

而董明珠为何敢直接发言?

企业“双刃剑”

董明珠有着“铁娘子”的称号。

这总让人想到她行事果断,发言向来直来直去,从不绕圈子。

有人觉得她太敢说,有人觉得她有偏见。

但不管外界怎么看,她的强硬作风确实推着格力一路向上。

这或许就是她的独特之处吧。

这种看是矛盾的背后,恰恰是董明珠一贯的风格。

这也难怪她会发表“间谍论”,并青睐于国内高校。

早在多年前,格力就和多所高校搞起了合作。

他们开办了“格力创新班”,学生在大二就可以进企业实验室,跟着工程师一起做项目。

在格力研发人员里,大多数都是国内高校毕业的。

靠着熟悉国内市场,他们不断创新,让格力空调的节能技术在全球一直保持领先,还成功掌握了核心技术,实现自主研发。

但是与格力不同,华为走的是另一条路。

在华为看来,只要有能力,不论来自哪里都可以加入团队。

这种开放态度让华为汇聚了全球顶尖技术人才,为技术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尤其在5G技术研发中,这支国际化团队发挥了关键。

格力与华为不同的用人策略,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正是这成功的对比,使得董明珠言论一经发酵,网友们的观点就分成了两种。

众议纷纭

一部分人理解董明珠,觉得现在国际竞争激烈,像格力这样的企业守住核心技术 “命门”,才能保障发展主动权。

还有人觉得国内高校人才足够,格力培养本土人才,既能降低风险,又能提供就业机会,是双赢。

然而,另一部分人强烈反对。

他们认为她的言论是对海归的歧视,以偏概全。

有很多的海归怀着报国热忱归国奉献,董明珠的言论不仅伤害了他们的感情,也有违公平就业原则。

而对于董明珠言论事件,大家看法截然不同,争议迅速在社会各界扩散。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其实是大家关于用人和社会公平方面有着不同的想法。

不止网友,官媒也加入了讨论。

其中新京报的批评尤为尖锐。

新京报直接指出,董明珠的说法背离常识。

这是用人观念落后的表现。

并且强调,这种说法没有任何事实支撑,完全是偏见在作怪。

新京报的批评为此事定了调。

引发网友重新思考董明珠的言论。

此外,资深媒体人胡锡进也发表了看法。

他呼吁董明珠就相关言论进行道歉。

从法律层面看,他认为董明珠的言论存在问题。

胡锡进表示她的说法涉嫌违反《劳动法》平等就业规定,漠视海归群体就业权利,带有身份歧视。

此外,他强调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需备受关注,讲话要有依据,以避免不当言论引发潜在风险。

结语

董明珠“间谍论”引发的这场风波,虽然会随舆论热度而消退,但是留给业界的思考却不会就此结束。

消息传播速度特别快,企业家随便说句话,很容易就被大家讨论来讨论去。

尤其是评价某一类人群这种敏感话题,不能随口乱说,得有事实依据。

管理企业,只把公司内部运营好还不够。

而且还得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定不能破坏社会公平,要遵守大家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有守住这个底线,才能说这个企业家有大格局,值得大家尊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信息来源:

“绝不用海归派”,董明珠“间谍言论”背离常识 | 新京报快评

董明珠谈用人:不用海归派 有间谍,争议背后的安全与偏见之辩|中网资讯综合

董明珠“海归间谍论”错误且危险|大河报

0 阅读:0

妙菱评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