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去到伙伴、或者他人家里会出发生一些不友好的行为么?比如:
1、随便乱翻别人家的东西。
2、争抢玩具导致不愉快,甚至哭鼻子。
3、吃光小伙伴的零食。
昨天坐公交的时候,听到一位妈妈在后排座位上跟一个四岁左右的孩子(是个小女生)在车上讨论,去朋友家做客应不应该“大口”吃光朋友准备的零食?在公交车上的人都在默默的玩着手机,所以显得妈妈说话的声音很大,我静静的听着这位妈妈的“教诲”,期间,我注意到有很多“成年的大人”都有往后张望,大约都是想看看这位教育孩子的妈妈,下面是这一问题的讨论:
到了阿姨家里,千万不要“大口”吃光桌上准备的水果或零食?
为什么呢?
因为,这样会让人觉得你没有吃过这些东西,会显得你没有见识,另外,你是个姑娘,必须要矜持一些,千万不可以这样做,要不要让人觉得你没有教养。但是如果你要是个男孩子,这些大可不必······
孩子沉默了······
其实不止孩子沉默了,我也陷入了沉思,为什么结果会这样呢? 因为在郭郭的认知里,适度的礼貌可以增加双方之间的关系,但克制的礼貌却会让双方之间的关系变得生疏。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矜持”的释义是这样的
其次, “教养”的释义是这样的
最后,郭郭针对孩子去别人家里做客,那具体怎么做呢?其实家长只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接受
当主人分享东西的时候,我们能够开心地接受,对方会感到你们的关系更近。孩子如果能够非常坦然、快乐地接受赠与,他会更自信,他会产生值得感,就是我值得别人爱我、尊重我。
二、致谢
比如主人分享的美食很好吃,我们可以说:谢谢,真的是太好吃了。然后示意孩子跟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动作。这样就已经足够了,自始至终都不要给孩子增加任何的负面能量。
三、回馈
这一点比致谢还重要,人与人之间是礼尚往来的,我们要让孩子有回馈的意识,可以问孩子咱们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可以分享给人家呀?想到之后定个时间回馈别人。不拒绝别人的好意、对别人表示感谢,并且懂得回馈,会让你的孩子看起来非常有家教,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