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今天:病重中的周恩来写给毛主席的这封书信让人泪流满面

曼香课程 2025-03-20 17:29:11

周恩来总理一生鞠躬尽瘁为人民

主旨撮要

书信作为事务体文书的重要种类,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渊远流长。以办理公务为内容的专用书信,古往今来名篇佳作比比皆是。诸多的名篇佳作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撰写专用书信固然不像私人书信那样可以使个人感情任意驰骋,但它同样特别需要注重情感交流。

让我们一起深切怀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内容释析

1975年3月20日,病情严重恶化的周恩来总理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书信,全文很短,首先写道:“主席:最近4年来,我的大便中偶有潜血出现,但因消化系统好,未进行肠胃检查。这两年又因膀胱癌出现,尿中有血,易于计量和检查,故医疗力量集中于治疗膀胱癌。现膀胱癌经过两次开刀,3次电烧,已能稍稍控制……今年开会后(作者注:指四届人大),大便中潜血每天都有……进行食钡和灌钡检查,始发现大肠内接近肝部位有一肿瘤,类似核桃大,食物经此癌肿处蠕动甚慢,通过亦窄……而这一大肠内的肿瘤位置,正好就是40年前我在沙窝会议后得的肝脓疡病的地方。……”这是对自身病情及产生缘由进行陈述和追溯,简洁扼要,清晰明了。

周恩来同志在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作报告

接下来又进一步表示:

“我因主席对我病状关怀备至,今又突然以新的病变报告主席,心实不安,故将病情经过及历史病因说清楚,务请主席放心。在去年两次开刀后,我曾托王(海容)、唐(闻生)两同志转报主席……但如需再次开刀,我还受得了。现在要好好地作此准备。问主席好!”

读着这样情挚意切的语句,怎能不令人心如刀割,潸然泪下。这是两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间高尚友谊与钢铁意志的完美表达,撼人心魄,感人至深。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

早在1965年,医生发现周恩来患心脏病时,毛主席即关心地请他“工作量减少一点,少看一点儿文件”;周恩来患癌症后,毛主席又多次劝他“安心养病”“节劳,不可大意”。看见这封信后,毛主席非常伤感,已清楚地意识到周恩来病情的严重性,亲自作出治疗安排并时刻听取周恩来病情的报告。尽管当时毛主席也患有严重疾病,但通过这种细致入微的体察与关心能够充分展现两位伟人几十年患难与共的同志、战友、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令人无比动容,难于自已。

周恩来和毛泽东在一起

写法特点及启迪

从写作角度讲,这篇书信体现出如下3个方面显著特征,也带给我们无比深刻的启示:

一是篇幅简短。全文总共只有300余字,但表达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对于病情的陈述,着墨不多却显得十分具体,包括“最近4年来”“这两年”和“今年开会后”几个时间段的演变进展情况,在表述上多处使用了诸如“经过两次电烧,3次开刀”“始发现大肠内接近肝部位有一肿瘤,类似核桃大,食物经此癌肿处蠕动甚慢,通过亦窄”,用如此精要的语句将病情陈述得完整细致,堪称绝妙。这就告诉我们,专用书信的写作言不在多而在精,更要写得具体实在而不可失之空泛。

二是层次清晰。从本文的内在逻辑结构上看,总共分为3个层次,首先陈述病情经过并追溯原因,是全文的重心所在,写得相对详尽;紧接着表明态度即“务请主席放心”“但如需再次开刀,我还受得了”等;最后以一句“问主席好!”表达问候之意,这样就使行文谨严缜密,重点突出,衔接顺畅,富有很强的逻辑性。这也告诉我们,专用书信的结构布局均需载明事实陈述、表态和问候语等3层内容,不可或缺。

三是情感真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读全文,可谓处处皆为真情实感的流露,而且用语精当凝练,态度恳切真诚,尤其是最后一句“问主席好!”把情感的表达推向高潮。这还告诉我们,即便是专用书信的写作,亦不可平铺直叙,而要切实做到以情动人,便于沟通和交流。总之,这篇书信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考和巨大的启迪。

整整50年了,今天读之仍然令人怅惘无限,久久难以释卷。

深切缅怀一代伟人周恩来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