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原始部落,你会想到什么?
衣不蔽体,不会种植庄稼,靠狩猎和采集为生。

这确实是原始部落的生活现状,当年我们的祖先也是如此,从最初的原始社会到如今的现代社会,我们的祖先历经了多个阶段,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等,这一过程花费了几千年的时间。
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原始社会离我们很久远,但其实,我国还有这么一个部落,几十年前还处在原始社会,直到1956年才第一次走出森林。
这就是苦聪人,他们世代生活在云南哀牢山、无量山一带的原始森林之中,这里毒虫瘴气遍布,自古以来都被称为瘴疠之地,堪称人类的禁区。

苦聪人被认为是古代氏羌部落的后代,早在《新唐书》中,唐人就将这支原始部落称之为“锅挫蛮”,又叫“古宗”,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为“苦聪”。
所以一直以来,附近的居民都知道附近的原始森林中,有这么一支神秘的部落。不过苦聪人几乎不离开森林,一直跟外界没有交流,他们就像远离了社会一般,自给自足。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1956年驻守滇南边疆的蒙自军分区,从村民口中得知附近的原始森林里,还有人类在生活。
他们迅速派出边防民族工作组寻找踪迹,很快就发现了苦聪人的痕迹,但可惜的是,面对这些陌生的外来者,苦聪人非常警惕,每次发现工作组,马上就远远跑开了。

工作组花了很多时间,带上了粮食、盐、衣物等,多次进山尝试接触,在几十次的失败以后,苦聪人才慢慢接受了这些外来者。
由于长期的与世隔绝,让苦聪人的社会形态一直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一直处在原始社会时期:

他们衣不蔽体、以兽皮和树叶当做衣服;
不会种植庄稼,以狩猎和采集为主;
没有文字,只有口口相传的古老语言;
他们没有固定住所,一直游居于大树之上,避开树下的毒虫猛兽;
男子外出打猎,女性负责采集和照顾老弱,讲究平均分配;
……
当时的苦聪人衣衫褴褛,食不果腹,体型又瘦又小,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而原始森林残酷的环境,和极差的医疗卫生条件,让他们的平均寿命很低,遇到疾病只能听天由命。

苦聪人曾经的服装
物质方面更是匮乏,别说吃饱穿暖,甚至连新生儿出生时都只能用芭蕉叶来包裹,导致婴儿的夭折率居高不下。
鉴于苦聪人艰难的生活环境,工作人员劝说苦聪人走出森林,回归现代社会,这一过程同样是很难的,但在工作组长期的坚持下,苦聪人开始放弃打猎生活,尝试定居定耕的现代生活。
为了帮助他们,当地政府为他们修建房屋,提供粮食、衣服、耕牛、农具等生产生活用品,派出专业人员,教授他们知识和各种生活技能。

不过由于社会形态的差距太过巨大,一下子从原始社会,步入到现代社会,苦聪人不管是从身体还是心理都很难接受,外面的一切让他们好奇又恐惧。
而且他们对年月、习俗、文化、二十四节气等都一概不知,种庄稼就是如此,不分时节,一股脑种下去就不管了,导致收成很低。

这种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于是一部分苦聪人开始拖家带口,又回到森林中去了。当地的工作人员只能重新进山,再次劝导。
在这里,有一个村子名为“六搬村”,这个名字是根据当初的苦聪人,六次回到森林又重新搬出来而取名的。

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十年,苦聪人才逐渐适应现代的社会,生活水平也慢慢上升,1985年,“苦聪人”被划归为拉祜族,正式成为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一员。
当初苦聪人被发现时,只有2177人,而到今天,苦聪人口已经接近4万人,按照不同的语言和习俗还分为了几个分支:
分别为拉祜西,又称黄苦聪;
拉祜纳又叫黑苦聪;
拉祜普又称白苦聪。
现在的苦聪人在政府的帮助下,大力发展旅游业,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而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原始森林,成了他们致富的助手,无边的森林,正是养蜂的绝佳场地,苦聪人酿出的蜂蜜营养价值极高,醇香诱人。实乃蜂蜜中的极品。
而森林中的瓜果蘑菇更是供不应求,每年村里的年轻人都要进山摘取,这成为了他们的一部分经济来源。

而生活水平的提高,让苦聪人的平均寿命也大幅度增长,现在的村子里,有一位90多岁的高龄老人,而她也是事件的经历者,见证了苦聪人这几十年翻天覆地的改变。
不打扰他们不是更好吗
这就是大家向往的纯天然生活,
[得瑟]原始部落?还是最后的?这么说你们是新时代的新新人类?
生娃太厉害
库充人?
云南红河州有
我有2%拉祜族基因[笑着哭]
这是第几个少数族?54张扑克➕大小王后面带几个停用?
草衣技术就这么失传了!
如果现在还存在,高考不得加七百分啊[得瑟]
管他们干嘛
莽山人算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