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对诸葛亮的评价,就像一位老者在火堆旁讲述历史的智慧。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诸葛亮的敬意,同时也提出了对诸葛亮战略决策的深刻见解。

毛主席说,诸葛亮虽然才智过人,但在用人、指挥和战略上,犯下了几个重大的错误。首先,他在用人上出现了失误。他明知关羽性格孤傲,却让他镇守战略要地荆州。关羽轻视东吴,拒绝与孙权联姻,导致孙刘联盟破裂,使蜀汉失去重要屏障和北伐跳板。毛主席认为,这是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其次,诸葛亮在指挥上也出现了失误。他常居后方运筹帷幄,未能在关键战役中亲临前线。毛主席以自身四渡赤水的经验对比,强调“主帅必须亲临战场,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况调整战术”。他指出,街亭失守时若诸葛亮及时到场,或可避免分兵错误。

最后,诸葛亮在战略上也出现了失误。他提出的“荆州、益州双线北伐”的战略,但两地相隔千里,蜀汉兵力难以协调支援。荆州失守后,这一战略彻底破产。毛主席认为,蜀汉“三次分兵”消耗了有限资源,加速了灭亡。
毛主席的评价并非否定诸葛亮的才能,而是强调历史人物需结合时代条件分析。他肯定诸葛亮的忠诚与勤勉,但也指出其局限性。他提醒我们,人性弱点与决策平衡,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领袖的亲力亲为,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历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