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126亿后,哪吒的票房涨势降温了,但现象级热度还没过去。
周星驰罕见更新只为它,身披混天绫,斜挎乾坤圈,扎起丸子头,虽背面示人,却将标志性的无厘头风格尽显。
配的文案更简单粗暴,连发十遍“我要睇哪吒2”。
饺子老早就坦承是周星驰的资深影迷,电影里含“星爷量”极高,有明晃晃的致敬,一些桥段也完美承袭周氏喜剧精髓。
“喜剧之王”跟“国漫顶流”的双向奔赴,真有点电影界薪火相传的意思。
其实,周星驰的这次动作,更是为哪吒在香港的首映,提前发力,制造声势。
就在那一天,港圈四大影业的掌舵人集体出席,以顶级规格安排,现场被人群填满,放眼皆是攒动的身影。
影院给到的排片量也是空前绝后的,达九成,很多场次开票即售空,好莱坞的美队只能靠边站。
照理说,这些热度新闻,对在映的电影而言是送上门来的流量,一来一往,是生意,也是人情,既有眼下利益,又给长远发展攒下人脉资源。
谁能想到,饺子导演通通没理,于此同时知情人曝光了他的现状,已经屏蔽掉江湖是非,拒绝所有采访邀约,“躲”起闭关。
这次的“急流勇退”,为时过早,当初哪吒第一部彻底结束,他才到跑到喜马拉雅山里避世创作。
现下闹海热度不减,再使把力气,热搜上曝光一阵,全球票房榜上还能往上爬一爬。
然,饺子还是功没成身就退,有些执拗劲,但也是真清醒。
他对自己所追求的了然于心,绝非聚光灯下的鲜花簇拥、掌声喧嚣,从小就习惯独处,偏爱那份宁静,就想快点回归创作阶段,凝神于笔下乾坤。
他还不像那些大师般灵感泉涌,剧本迅速完稿。
都是“面壁思过”式的闷起头来想,过程很痛苦,心态却不倒:出路一定有,慢等灵感乍现的那一刻。
电影一爆,被关注便成自然走向,没有真人演员分摊火力,所有媒体就盯着导演一个人“扒”。
古云英雄不问出处,然而,从籍籍无名到功成名就的每一段往事,都被人刨根究底,曝于众人眼前,任性转行、宅家啃老…得亏混出来了,要不然就成十里八乡的“反面案例”。
最令饺子头疼的,是踏破门槛的采访,及心怀鬼胎的各路人马,资本抛来橄榄枝,往昔毫无交情的人殷勤的围拢过来。
对有社交障碍的他,在这般汹涌的人际浪潮下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遍阅饺子的采访,就一纯粹简单之人,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认为“找到自我”才是最大财富,名利场并非他的归处,又何必强求。
及时抽身,赶紧“撤”,这才是明白人。
再者,造神的下场一般都是“毁神”,喜欢的越夸越起劲不允许别的声音出现,不喜欢的越听越逆反贬的一文不值。
其中还有有心之人浑水摸鱼,网络上就流出一张聊天图,曝光了针对饺子的“捧杀套路”。
看完这些,越发觉得,他毫无预兆地悄然隐退,无疑是极具远见的睿智抉择,结束喧嚣,让电影归于电影。
说到底,电影圈还是个圈,单枪匹马,极易碰壁受阻。
饺子敢做自己,当然也是有靠山撑着的,那就是光线传媒的掌舵人王长田,同时身兼猫眼娱乐的董事长,2014起成为哪吒系列的出品人。
哪吒票房卖爆,又靠猫眼卖票真“一鱼两吃”,同京圈的博纳、华谊接连沉默,唯光线成当下市场热门,财务健康、股价狂飙。
哪吒能成,王长田功不可没。
他曾坦承,国内没几个能拍出合格动画电影的导演,且动画制作周期长,需四五年来布局,什么都看不到就得拍板投资,钱扔进去根本听不见个响,需得眼光准、有魄力,胆略过人,扛着风险赌一把。
事实证明,王长田赌对了。
哪吒2上映前,他曾果敢预判,会带动中国电影票房到70亿时代。
这个数字一出,评论区底下皆负面论调:影视寒冬,大盘冷,70亿也太敢说,梦里什么都有。
时至今日,口径一致反转,无人相信到没人不信。
王长田眼光能这么钻,是源于强大实力,才展露十足底气,当然,也是信得过饺子。
皆出身微末,凭实力破局逆袭,想必彼此有惺惺相惜感,看一眼哪吒2的投资结构就两个字,干净,一半负责出钱,一半负责创作,合起来就一目标,把东西好好完成。
在哪吒2的幕后记录里,有这么一段,整个团队被千万条的锁链特效难倒。
饺子把标准定得很高,有金属的重量感之余,强调美感,要乱中有序,疏密有度,又如头发丝般轻盈,有微弱的摇曳感。
执行制片眼瞧着周期保不住,偷偷跑去跟王长田打电话“告黑状”,看能不能退而求其次,电话那头得到的回复是:听饺子的。
一如当初的煤老板,不横加干涉,给予充分尊重,饺子就有绝对的主导权,带着团队没有妥协一说,不留余地的,必须倾其所有的,去实现最好的效果给观众。
有此牢靠的“靠山”,想来饺子的创作依然是自由的。
现下已经闭关,摒弃纷扰,静心投入创作,如他自己所言:下一部再去挑战自己新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