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现在这个时候还在谈过年,好像已经很不合时宜了。但是过年所显现出来的问题,可是一点都没有减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不愿再回家过年,我们也越来越不喜欢所谓的“亲戚”这群人。关于过年,真是一点感觉都没有了,再也没有小时候那种对于过年的期待,欣喜与享受。
可能现在,我们想吃饺子,随时可以吃到;大鱼大肉也不再那么吸引人,之前每年都拿到的压岁钱,现在都被剥夺了资格,甚至连团圆的年夜饭,有的家庭都会迷之尴尬,过年还真是没有什么可期待了吧!
过年给我的唯一的感觉就是一场消耗战,自己的能量,全都弥补了两代人之间的那条鸿沟。过年回家之前,存满能量,从步入春运的那一刻开始,能量开始消耗,之后在家的每一天,能量渐渐消失殆尽,最后挨到上班的前一天,内心沧桑而狼狈的步入了返城的大潮,还没来得及补充能量,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和打拼。这种感觉,从农村成长出来的人可能更为强烈。
02
我想,从开始上大学或者开始走出家乡、甚至是开始多读书的那一刻起,你的身上都被刻下了永远也不可能抹去烙印。
我说不清这些烙印都有什么,可能是每次过年回家你对于那些所谓的传统习俗的蔑视;可能是你面对七大姑八大姨询问时的慌张;可能是茶余饭后你听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张家长李家短时的不自在;可能是想让自己的人生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的期待;可能是觉得自己的婚姻不应该是作为商品的讨价还价,可能是你对于别人认为没有用的你的小爱好的执着,等等。
你的改变有错吗?没错;生活在家乡人的坚持呢?也没错!大家都是在自己的环境里,做让自己最舒服的事情。两种生活方式更没有高低卑劣之分,自己觉得幸福便可。
03
可是,过年这个传统,将两种生活方式的人,硬生生的聚在了一起。
很多年轻人对于过年回家很是恐慌,又要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全方位查户口式的询问,现代人反感他人对于隐私的打探,反感他人对于自己生活的指手画脚。可是,亲戚们何尝不尴尬,没有参与你的生活,只能询问你的学习,工作,情感状况,来使这个年显得其乐融融;他们也有满腔的关切和爱不知如何表达,只能询问这些来缩短跟你的距离。
过年期间,我一边承受着上一辈亲人们的殷切问候,也作为上一辈见到了久久不见的侄子外甥,我堂哥的孩子12岁了,去年我堂哥因为意外去世,过年嫂子带着侄子来我家,我心里心疼小侄子啊,可是我害怕伤了他的心,所以不提堂哥,但是我并不知道该说什么,脑子里想到的只是询问学习成绩,但是又忍住了没问,嫂子侄子歇了一会儿便走了,开启他们的下一年,而这一年的经历,都不会有我。
04
亲戚的盘问无可厚非,你的反感也合情合理。
很多人都在质疑,这种一年见一次亲戚关系要不要持续,毕竟在你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他们只能占1/365,但是很多人又会想,只要父母还在,这种亲戚关系我们也会一直的遵守下去。
随着一代代人走出农村,融入城市,可能终有一天会完全融合吧,看看现在很多废弃的村落就知道。
有人说是社会进步了,可是这又何尝不是对传统的抛弃,当习俗和传统都在趋于统一,不知道到时候有没有人还念那时的习俗多样性和繁琐性。也许那时,两代人又会有新的隔阂和鸿沟,那也将会是另一番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