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厂是现代海军的摇篮,江南造船厂,怎样成为中国最强航母基地?

南地楚十八 2024-02-07 11:51:43

代表中国最高造船水平的船厂,险些被中国人自己摧毁。

号称中国最强航母基地的江南造船厂,见证了150多年的国家变迁,更是我国现代化海军军舰的摇篮。

然而它也曾差点被彻底摧毁。那么,它到底拥有怎样跌宕起伏的发展史,又有哪些优势呢?

2017年,中国的第一艘055万吨大驱公开亮相。因为南昌战役的缘故,这艘驱逐舰得到了“南昌号”的名字。

它的诞生之地江南造船厂,也因其而吸引了大量关注。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工厂,也是凝结了无数中国人智慧的工业成果。

它的前身是江南制造总局,在洋务运动中,成为了清王朝代表性的民族企业。晚清名臣李鸿章创建了这一机构,也主导着它后续的发展。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认为,清王朝缺少对社会具有推动力的工业组织,所以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才一直得不到突破。

他们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出可以克制对方的军工武器。

从中央到地方,不少中国人都选择了开眼看世界。但他们欠缺与统治阶级直接沟通的桥梁,于是皇室贵族奕訢站了出来,代表洋务派与慈禧太后等人沟通。

虽然朝廷里的顽固分子不在少数,他们也十分清楚,洋务运动一旦真正落到实处,他们的既得利益一定会被破坏。

但这些人都能看得见西方的坚船利炮,也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从国家层面来说,统治阶层不得不对洋务派做出一些妥协,冷眼旁观他们学习西方科技;

李鸿章、曾国藩和张之洞等人,成为了这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运动的先行者。他们从军用和民用两个角度出发,发展两大类型的民族实业。

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军工企业,受到中央政府的直接管束。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地上跑的,都可以成为这里的产出。

李鸿章敏锐地意识到,西方国家对中国发起进攻,海上是其主要途径。只要守得住海洋,朝廷军队就能够守住国门。

因此,他计划组建一支近代化的、西式的、机械化的水师部队,专门为迎战西方人而做准备。

1988年,北洋舰队在万众瞩目之下应运而生,李鸿章对这项工作也十分上心。

舰队中的所有中上层军官,都必须经过他的检验和审查。舰队里每支队伍的配备,得由他来拿主意。舰队的总体人数,也要在他的掌控范围之内。

在舰队所有官兵进行紧锣密鼓的训练时,造船也成了江南制造总局最重要的一条生产线。

李鸿章明确指出,一支先进的水师队伍,必须拥有西方化的军舰。

人与军舰在长期训练中达到合二为一的效果,真正上了战场时,我们的舰队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不得不说,李鸿章的战略构想并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晚清时期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跟不上他的构想和蓝图。

当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中正面遭遇时,我军几乎全程被对手碾压。哪怕邓世昌、丁汝昌等将领拼尽全力,舰队也没有办法扭转局势。

导致两国实力悬殊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军舰与日本军舰的装备与性能存在明显差别。

虽然我们喊出了“师夷长技”的口号,但想真正学到对方的精髓,本来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我们学习的时间也还不长。

后来因为清王朝赔款数量日渐增多,再加上国民生产总值显著降低,国家的财政收入已经没有办法负担江南制造总局的所有开销了。

为了尽量延长它的寿命,残存的洋务派力量只能把造船的业务从江南制造总局的所有业务中剥离出来,尽可能砍掉非必要的生产线,降低生产成本。

就这样,江南造船所问世了。

比起从前多业务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来说,现在的精于一项业务,反而更能提升造船所的研发和生产水平。

一战过程中,我国作为协约国的一分子,就承担了为伙伴国家输送军舰的责任。而江南造船所为此进入了最为繁忙的状态当中,工厂人数不断增加,厂内规模也明显扩张。

打着“中国制造”名号的中国军舰,虽然没能赶得上一战的脚步,但在二战中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船只,为美、英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家解决了不少海上冲突问题。

践踏中华大地的日本侵略者,亲眼见到了江南造船所完备的生产体系和一众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他们十分心动,迅速将之据为己有。

造船所的负责人尽管做了诸多反抗,但在日军全面侵华的环境中,他们也没有办法抵挡洪流的来袭。

于是,江南造船所沦为了日本人的工具,为他们生产飞机和船只。

日本人的抢夺使我国政府失去了江南造船所的使用权,只不过,他们接管后,也将本国的一些生产技术带到了造船所。

1945年,日本灰溜溜离开中国,造船所又回到了国民政府的手中。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无数中国人气愤不已,也成为了蒋介石和国民党不容忽视的污点。

四年后,老蒋离开大陆时,命人把江南造船所全部摧毁,不给我党留下任何一点可以利用的资源。

这是相当令人痛心的事情,由中国人辛辛苦苦独立建设的造船所,好不容易脱离了外国侵略者的掌控,最后却毁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要是没有共产党员发誓重建造船厂的决心,再借助苏联的帮助,恐怕如今的江南造船厂就不是一个高速运转的船只生产基地,而是一个冷冰冰的历史符号了。

万幸,差点被国民党彻底抹去的江南造船厂,成功在新中国起死回生,并且成为了我国工业转型时期最重要的基地。

在重振重工业雄风的发展阶段,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央政府时刻关注造船厂的工作报告,还会定期派遣领导干部和专家前来生产基地视察和交流。

1966年,周总理、邓公等中央领导人亲自来到江南造船厂,检查65型护卫舰的制造情况,随便与共同来到此处的外国来宾分享中国的海军建设心得。

他们参观了舰艇生产线,与行业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还见到了已经成型的大型军舰。

我们的海军是在建国之后才迎来黄金发展时期的,虽然起步时间比较晚,但好在发展速度不算慢,对于护卫舰的研制已经很有心得。

领导人还特意叮嘱负责人,重工业是国家的地基,可以直接影响国家的军事发展水平。

而江南造船厂作为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一定要紧跟国家的步伐,了解时代的要求。

几十年来,中央一直高度重视这里的生产工作,还曾推出万吨大驱和航母等不同项目的支持性政策,助力中国军工专家圆梦。

今时今日的江南造船厂,依然沐浴在党和国家的光辉当中。他们享受着政策的保护的支持,也尽心竭力地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之所以能够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最强航母基地,江南造船厂除了有政府的保驾护航之外。还有众多显而易见的优势。

管理层对“人才是科技发展硬道理”的原则深信不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招揽海内外的优秀技术人才,并且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里的首席专家张国新,就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前辈级人物。

他熟悉一艘军舰从设计图纸到成功入海的全流程,并且作为指导者,亲身参与各项工作环节,做到对军舰的每一处结构都心中有数。

在同行们心中,张国新是最神奇的魔法师。他能够把纸上的图样变成真正的船只,能够把船只送进大海,送到保家卫国的战线之上。

以他为代表的军工专家们,都在坚持不懈地培养自己的团队,培养更新的血液。一代代专业技术人才的传承,让江南造船厂有了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

对国外专家,它也抱着同等的尊重和欢迎的态度。二十多年前从乌克兰背井离乡来到中国的专家们,如今已经是对造船厂做出杰出贡献的重要人物,十分珍贵。

在技术创新方面,他们也保持着巨大的优势。

就拿航母来说,山东号对辽宁号的模仿,并不是一比一的复刻,而是有针对性的仿造和创新。比如动力系统的续航能力,山东号就比辽宁号更强。

而福建号则更不用说,它是完全属于江南造船厂的作品,其电磁弹射技术和针对歼-35的舰载技术,又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

技术创新和生产线的优化,是一个船只生产基地不变的追求。将这两者牢牢放在心上,江南造船厂才能成长为今天的最强者。

我国的004号航母虽然还没有正式亮相,但大连与江南两座造船厂都不避讳提到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最强基地又会向世界亮出中国的工业和制造业力量。中国的海军队伍,又能拥有新的王牌。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0

南地楚十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