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危局:豪赌边疆,70岁老臣的最后辉煌?

艺术手工艺品坊 2025-03-26 10:35:17

一、 大清的西域难题:谁来守护这片土地?

1755年,乾隆皇帝平定准噶尔叛乱,将西域正式纳入版图,命名为“新疆”。可一百多年后,这片广袤的土地却再次面临危机。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入侵,建立政权,更与沙俄、英国暗中勾结,蚕食着清朝的边疆。 这对于正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创伤的大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怎么办?是先顾海防,还是先保塞防? 朝廷内外就此吵得不可开交。

二、 “海防派”与“塞防派”的对决:是弃守还是死守?

一部分大臣,以李鸿章、丁日昌为代表的“海防派”,认为西方列强虎视眈眈,沿海才是重中之重,应该集中力量巩固海防,暂时放弃新疆。 但另一派,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却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新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这可不是简单的领土问题,关乎国家安全,更是关乎民族尊严!他们认为,放弃新疆,就意味着放弃了西北的屏障,未来将面临更大的威胁,这才是真正的“亡国之痛”。 最终,左宗棠凭借其对西北形势的深刻理解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被朝廷任命为钦差大臣,肩负起收复新疆的重任。

三、 筹银如抽丝,筹粮如刮骨:钱从哪里来?

你想想看,收复新疆,哪能不花钱?左宗棠预估军费需要800万两白银,上报1000万两,但朝廷只拨款500万两,实际到账更是少得可怜。这可怎么办?左宗棠急中生智,一方面寻求乔家等商贾的援助,另一方面,更是请来了金融界的奇才——胡雪岩。胡雪岩为左宗棠筹措了巨额资金,这其中甚至包括向外国银行贷款,但这高昂的利息,也成为了日后的一笔沉重负担。 除了钱,粮草也是大问题,后勤保障的压力巨大,胡雪岩也承担起了这部分重担,为大军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医药。

四、 七旬老将,抬棺出征:这不仅仅是战争!

左宗棠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先收复北疆,切断阿古柏与沙俄的联系,再集中兵力攻打南疆,力求速战速决。军队经过改革,战斗力得到了提升。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土地便被收复了,而阿古柏侵占新疆可是持续了整整13年! 1880年,68岁的左宗棠更是“抬棺出征”伊犁,最终迫使沙俄归还伊犁,新疆全境得以收复!这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胜利,更是一场民族意志的胜利!

五、 功勋与代价,永载史册:历史会如何评价他?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又投入到新疆的重建工作中。他安置难民,恢复生产,修建道路、铁厂,甚至还开展了植树造林,造福一方百姓。“左公柳”至今仍在新疆各地生长,默默地诉说着这段历史。然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数不清的伤亡和巨额的军费支出,这是一场豪赌,也是一位老臣对国家的最后奉献。 1885年,左宗棠在福州逝世,享年73岁。他的功与过,都将成为后人永远铭记的历史。

大家觉得,左宗棠收复新疆,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