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国防部官方小蓝鸟账号发布的声明,DRDO(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与Indian Navy(印度海军)在孟加拉湾成功的进行了一次海基大气层内拦截导弹BMD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
声明称这次试验的目的是消除敌方弹道导弹的威胁,此次成功表示印度已经加入“超级精英俱乐部”,再也不怕中国弹道导弹的威胁!
印度版海基拦截弹:大气层内拦截据印度国防部发布的声明称,拦截弹发射地点是在孟加拉湾奥迪沙海岸,但没有公布目标弹从何处发射,不过据印度国防部发布的禁航区公告显示,其发射位置可能位于比哈尔邦或者贾坎德邦某地:
使用的拦截弹是AD-1导弹,此前在2022年11月已经过第一次测试,目前是该拦截弹的第二次测试,这次是该型拦截弹的连续第二次成功。
正从COVID-19感染中康复的印度国防部长Rajnath Singh(拉吉纳特·辛格)祝贺舰版BMD的试射成功,这次成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主席兼印度政府国防研究与发展秘书萨米尔·V·卡马特(Samir V Kamat)博士表示:
“印度已经实现了自力更生,发展了高度复杂的网络中心反弹道导弹系统。”
印度海军退役军官、曾指挥过战舰并担任海军发言人直到两年前退休的D. K. Sharma上校表示,从海上平台发射的BMD能力是印度武装部队拦截来袭敌方弹道导弹的另一种选择,确保了全方位反制的能力。
弹道导弹拦截弹:印度人的发明
1999年5月~7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地区以及控制线(LoC)沿线的其他地方发生了卡吉尔战争,这是首次在两个核大国之间发生的战争,虽然最终结局是印度赢得了这场战争,但外交大臣沙姆沙德艾哈迈德发表声明警告称,有限的冲突升级可能导致巴基斯坦使用其武库中的“任何武器”。
印度解读为在战争扩大的情况下巴基斯坦可能会使用核武器,这下印度受到了刺激,印度军方的反弹道导弹系统也是在这一年开始开始了研制计划,刚开始印度也想走捷径,直接购买以色列的箭-2拦截导弹,结果因为印度在不久前的1998年进行核武器测试,这个购买因为美国的阻挠而失败。
Prithvi II:弹道导弹改的拦截弹
购买受阻的印度只能自行研发,但印度基础相当薄弱,印度最早测试的弹道导弹拦截弹是Prithvi导弹,这是一种单级液体燃料的战术导弹改装的反弹道导弹,原型弹射程250~350千米,能携带一个500千克的弹头,使用捷联惯导,精度为50米CEP(圆概率误差)。
当时印度军方实在没有技术开发一种全新的拦截弹,只好拿这种最大射高为175千米弹道导弹改装,印度军方将其改装成了2级拦截弹,增加了一级固体助推器,可以拦截最高为80千米的导弹,其在50千米高度可达到5gs的加速度。
并在弹头部位增加了LRTR(被动追踪雷达)与主动扫描雷达,最大速度可达5马赫,可以拦截3000千米射程的弹道导弹,另外Prithvi导弹使用了万向节弹头,可以在不接触敌方导弹的情况下引爆自身将对方摧毁。
其实就是一个“定向”的近炸引信,这是大气层内拦截的典型拦截弹头,一般应用在防空导弹中,而用弹道导弹来改装拦截弹,全世界也只有印度一家,2006年11月,Prithvi拦截导弹在50千米的高度拦截了另一枚Prithvi II导弹,被大家戏称为弹道导弹互相碰撞。
2009年3月6日,Prithvi拦截弹进行了第二次测试,成功拦截了舰载Dhanush导弹,这又是印度军方的发明,其实就是Prithvi战术导弹的“舰载版”,而所谓的舰载版就是在军舰上搞个发射架将战术导弹发射出去,一点实用价值都没有。
此后印度的反弹道导弹就开挂了,Prithvi拦截导弹改出了PDV(Prithvi Defense Vehicle),这是一种大气层外的拦截弹,2级固体火箭作为动力,设计是在150千米的高度上拦截敌方导弹,后来还出现了PDV Mk.2,这是一种高13米、重18.87吨的大型三级导弹,设计可以在1200千米的高度以10千米/秒飞行的物体。
但从来没有测试成功过,因为连失败的消息未曾传出,而所谓的10千米/秒更是鬼扯,那个都已经接近地月转移轨道速度了,还弹道导弹?另外印度固体火箭发射药的水平也不够,所以导致固体导弹的体积也比较大,或者相同体积的固体发射药的导弹射程上远不如中美。
AD-1和AD-2拦截弹
与Prithvi拦截导弹的各种改不一样,这次投入拦截的导弹是AD-1拦截弹,这种导弹将类似于美国部署的末段高空区域防御 (THAAD)导弹,由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并配备先进的控制系统的拦截弹。
设计指标是拦截1000~3000千米的中程弹道导弹,而AD-2拦截弹则可以拦截3000~550千米中程弹道导弹,但根据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主席兼印度政府国防研究与发展秘书萨米尔·V·卡马特(Samir V Kamat)博士的说法称AD-1已经可以拦截5000千米射程的导弹。
不过据目前公开的资料还不清楚AD-1到底使用的是什么拦截弹头,在2022年11月2日成功进行第一次拦截测试的新闻报道来看,有提及“The system offers a hit-to-kill probability of 99.8 per cent.”,虽然有涉及到hit-to-kill的描述,但这句话在这里的意思只是表示拦截概率而已。
2023年4月21日,AD-1进行了第二次测试,不过比较有趣的事尽管生成这是海基拦截,但拦截弹是从一辆陆基发射车上发射的,而在2022年的测试则是在奥里萨邦海岸外的APJ阿卜杜勒卡拉姆岛,同样是陆基,海基导弹陆基试射?
不过无论是哪种,原因都是印度人好大喜功,海基导弹陆基试射也不能算是海基,虽然这两者差别不是特别大,但发射时海基的舰艇是运动的,而陆基则不是,先装定射击诸元固定发射,发射环境差异比较大,而且海基拦截弹对垂发系统也是有要求的。
没想到中国导弹会拐弯?高超音速导弹:无法拦截AD-1连续两次拦截成功,尽管只是大气层内拦截,但也是值得印媒庆祝,印度多个媒体报道了这条新闻,其中包括印度托拉斯报业、今日印度以及欧亚时报等,大部分媒体都对印度反弹道导弹拦截成功表示祝贺,其中欧亚时报还声称AD-1的拦截成功,未来将可以挫败中国的导弹威胁!
但事实上更重要的大气层外拦截弹,或者我们将其称之为中段拦截从未测试过,在这里必须要解释下,射高在100~200千米的大气层外拦截弹其实也是算末段拦截范围内的。
末段拦截与中段拦截
萨德属于末段拦截,但萨德的射高可达150千米,也可以在大气层外拦截,效果并不是很好。不过末段拦截比较容易实现,只需要雷达+拦截弹即可,毕竟射程范围只有200千米的末段拦截弹,只要能在800~1000千米范围内发现来袭导弹即可,完全足够拦截弹发射爬高拦截。
但缺点也非常明显,末段拦截反应时间短,而且拦截后弹头仍然可能命中目标附近,如果是核弹头,其放射性污染也会相当大,所以有技术储备的国家在末段拦截的基础上都会加上中段拦截。
这种拦截方式是在弹道导弹飞行的中段,也就是导弹的一二级已经脱离,MRV弹头分配器可能已经分配发射,有可能还未分离,不过在洲际导弹的中段可以拦截时弹头已经分离,这种模式下拦截难度比较高,一般有如下几个要求:
1、全球监控的早期红外预警卫星;
2、远程相控阵雷达早期预警;
3、中段拦截弹;
中段拦截需要早预警,所以必须有天基红外预警卫星,在弹道导弹发射早期就得到预警星系,部署拦截导弹,然后则是远程相控阵雷达的探测,精确其运动轨迹,装定惯性导航诸元,最后发射导弹拦截。
中段的优势是在比较高的太空进行,预警时间长,拦截对目标地区影响不大,较安全,但技术要求比较高,首先早期红外预警卫星就不容易,尽管印度有卫星发射技术,但红外预警卫星却不一定。另一个则是相控阵雷达,印度有这个技术,但体系不全。
当然更关键的是拦截弹,印度的PDV Mk.2只是一个传说,从未测试,而据印度人一贯以来的尿性,吹牛都没法吹的导弹,那就是至少还得十几年才有影子。
对于弹道导弹来说,中段拦截由于射程远,拦截距离远,一套中段拦截系统保护面积比较大,而末段拦截就比较麻烦了,比如萨德的保护范围只有200千米,面积大约为3万多平方千米,印度国土面积约有300万平方千米,要是都保护起来,是不是得100套?打个折扣,重点目标保护下,也得50套,末段比较适合新加坡这样的小国,不适合印度这样的大国。
高超音速武器:轨迹无法预测
中段拦截和末段拦截的基础都是建立在目标导弹的弹道可预测基础上,由于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是固定的,可以预测,虽然它速度很快,但只要控制导弹在其“经过”的路径上设下陷阱,弹道导弹仍然是可以拦截的。
要是这条路径不可测或者路径变化后拦截弹完全没时间作出反应的话就表示无法拦截了,高超音速导弹就属于这种武器范畴,比如中国的DF-17滑翔高超音速武器,这种武器的射程在2500千米左右,按弹道导弹的射高在625千米左右,但这种导弹的飞行高度只有60千米,一直在稠密大气层中飞行。
并且乘波体弹头还能根据高超音速气动布局实现垂直于水平等多种机动方式,并且其速度还高达6~10马赫以上,拥有弹道导弹的速度却没有可预测的轨迹,对于拦截弹无疑是一场噩梦,所以能拦截弹道导弹20马赫的武器也无法拦截只有10马赫但却能机动的高超音速武器。
中国除了DF-17以外还有射程可达5000千米左右的DF-27,不过印度别紧张,这玩意儿肯定不是来打印度的,那个是为美国准备的。印度这几年跳的很厉害,一直以中国为假想敌,这实在比较无语,而且以中国现在的武器库,印度想要挡住解放军简直就是个笑话,1962年都没挡住,现在还想“挫败中国威胁”,那一定是想多了,中国不屑威胁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