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应该是大渡河上最出名的景点吧,因为只要是读过书的中国人,肯定都上过“飞夺泸定桥”这一课(语文),所以它也是我此次长途摩旅的重要途经点之一,甚至为了“预防天气的不测”,还特意在网上预定离它不远的小宾馆住宿一晚。事实上还真的没有白做准备,最后依靠雨水的停歇间隙,才总算成功打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292da8f96b9214ff0cb7c5773e63163.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9ab23217f5ee1e3ad9ef7e3899fc8a.jpg)
这座铁索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次年完工(1706年),康熙皇帝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身全长103米,宽3米,由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其中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达40余吨。毫无疑问,这一串数字不仅仅是冰冷的统计,更是对工匠们精湛技艺和坚韧不拔精神的最好证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a51d78bd6f930956aa9fc25880e019f.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c034b5419b84c745c838693b1b32b92.jpg)
两岸桥头堡是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据说这种结构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古建筑不仅为泸定桥增添了几分古朴的气息,更是它悠久历史的见证者。自清以来,这座桥便成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无数商旅、行军曾在这里留下足迹,而泸定桥也经历了无数次的战火硝烟。当然,最广为人知的,还是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这段历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97a5ce81d8b23a67fc1f2b1e518695d.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abcf176f5456689b2c89d262c0c0089.jpg)
当我们再次踏上这座桥梁,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和感慨。我们感慨于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感慨于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自由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同时,我们也为泸定桥这座古老而坚韧的桥梁所折服。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梁,还是一段峥嵘岁月的见证者,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ce49718a6e04a67fb49a41d2f050f63.jpg)
(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分享转发、内容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谢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da1bb391a571684d0854e6b3f9bf96b.jpg)
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泸定桥应该是当地最热闹的景点,没有之一。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甚至让我想起了杭州西湖断桥在旅游旺季时的画面。尤其当天还刚刚下过雨,因为我是骑摩托车的,算是先到一步,眼瞅着一拨拨的游客接踵而至,那场景着实让人情不自禁地有所感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e890008b2dce1e2265a3ecd439cbdbb.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f92cec3eeb7cdc8156d3d0f31b57638.jpg)
泸定桥的具体位置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开湘路1号”,现在是国家四A级景区,大概为了控制游客数量,目前票价为10元。个人建议最好不要自驾前往,附近路况比较容易拥堵,最近的公交车站是“泸定桥下广场”,泸定2路 ; 泸定4路 ; 泸定4路[民院专线] ; 泸定6路 ; 泸定7路和泸定8路公交车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