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有很多名人旧居,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张石铭旧宅,它的建筑面积多达6137平方米,共有244间房,是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格局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群集合,被誉为江南第一巨宅。

这里必须讲一下南浔传奇人物张石铭,张石铭(1871年—1927年),名钧衡,字石铭,又称适园主人,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的长房长孙,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堂兄。他曾是清朝举人,和康有为关系融洽,并曾一起参与举世轰动的“公车上书”,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维新变法失败。

但张石铭是有退路的,作为南浔富商的家族继承人,他继承了张家的丝绸、盐业等祖业,以及上海慎大钱庄、东南信托公司和一些房地产。不过,他并不喜欢经营,而更热衷于收藏字画、金石、碑刻、奇石、书籍等,其藏书超过十万卷,是南浔清末民初四大藏书家之一。同时,他还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发起人和赞助人,与吴昌硕、王福庵等文人名士交往密切。

知道了张石铭的故事,再走进他的旧居,你会发现很多都很正常。整个宅院为五落四进院,走进前进院的轿厅,与轿厅相连的是这座砖碉如意门楼,门额上“四德作永”四字是由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所书。而门楼四周雕有“群仙祝寿”等镂刻图案。旧居里的砖雕、石和木雕都十分珍贵,艺术价值超高。

与门楼相对的是正厅懿德堂,匾额由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所书,“懿”在古代是对妇女的尊称,张石铭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家里都是他的母亲操持,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完全是他对母亲是尊敬。

“懿德堂”牌匾两侧的抱柱联写有:“罗浮括仓神仙所宅,图书金石著述之林“上联是说他的房子很豪华,像神仙住的一样;下联便是他的一生所好:金石、碑刻、藏书。

第二进是“小姐楼”,也称“女厅”。楼上供女眷居住,楼下为女主人接待理事之用。雕砖门楼上有吴淦书匾额“竹苞松茂”四字,寓意坚固繁盛,警示后人要像竹子、松树一般坚韧,才能基业稳固、四季常青。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玻璃,它有三大特点:百年不沾灰,而且不用擦;单面玻璃,从里面可以看到外面,外面看不到里面;每块花纹都不一样。这种玻璃以前有154块,现在只剩73块了。

三进的厢房粉墙上嵌有硬木漏明窗,雕有芭蕉叶图案,所以称为芭蕉厅,这里是家人休闲品茶聚谈之处。天井中的“鹰石”产于广东英德的假山石,因形似展翅雄鹰而得名。

第四进的大厅是一处西洋小楼,它融合了西方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如上面的阳台是法国路易时期风格,而下面是罗马柱,这些红砖,铁栏杆,百叶窗,玻璃全部是百年前从国外进口的,虽然这座建筑的主体是西式的,但它也有很多中西合璧的地方。

这座西洋楼是张家的私家歌舞厅,歌舞厅中间是乐队曾经演奏的地方,而两边的开阔区域则是舞池。

五进是后花园和碑廊。碑廊中镶嵌了自东晋王羲之至清代何焯等数十位我国书坛名家的墨宝碑刻八十七方,这些碑刻是张石铭一生收藏的珍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张石铭之所以能够被后人所纪念,不仅因为他传奇的人生,还有他为人宽厚,同情弱小,热心公益。不幸的是1925年8月他在上海遭匪徒绑票达十余天,后来家人送去巨款才让他获救,自此他精神郁闷,加之身患疾病,1927年便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