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新片《白雪公主》的大幅海报刚在涩谷十字路口挂起来,就有人拍了照传到推特上。照片里棕皮肤的女主角瑞秋·齐格勒,在日式冷白滤镜下,硬生生给变成了北欧公主。网友把她两周前奥斯卡红毯的照片拿出来对比——深褐色的皮肤,还有暗沉的眼袋,站在“神奇女侠”盖尔·加朵旁边,那简直就像灰姑娘的扫地丫鬟。这条推文可不得了,24 小时转发就超过了十万,话题#迪士尼修图师该加鸡腿#一下就冲上了日区热搜。

这出“变脸戏法”暴露的可不只是肤色问题。从去年第一部预告片放出来开始,这部 2025 年最具争议的迪士尼真人电影,就好像被下了咒一样:108 万的倒赞,创下了迪士尼预告片的差评纪录;把王子的戏份全删了,惹恼了原著粉;七个小矮人变成了七位“魔法生物”,更是被嘲笑是“政治正确全家桶”。当东京首映礼上,化着惨白妆容的瑞秋说着“每个女孩都能成为公主”时,台下观众那礼貌性的掌声里,明显能听到嘘声。
【选角就是个灾难现场:红毯如战场】
奥斯卡红毯向来是女明星们的“战场”,但谁也没想到瑞秋·齐格勒会输得这么惨。她官方身高 158cm,踩着 15cm 的高跟鞋,可在 178cm 的盖尔·加朵面前,合影时还是被全方位碾压。外网流传的现场视频能看到,当摄影师喊着“Snow White 这边看”时,盖尔·加朵一个侧身,展示出她那背部镂空的礼服,瑞秋想通过撩头发的动作抢镜,结果被风吹乱的刘海粘在了粉底涂得太厚的脸上。这个画面被做成了 GIF,配上“当公主遇见真女王”的文字,在 TikTok 上疯狂传播。

在东京的宣传会上,更是上演了一场魔幻现实。日媒《女性自身》曝出了现场的一些情况:瑞秋的化妆师每隔 20 分钟就得给她补一次高光,想掩盖她和宣传照上的肤色差别。当有记者问“白雪公主是不是需要雪白的肌肤”时,现场翻译突然卡住了,迪士尼的工作人员赶紧把直播给掐断了。第二天官方解释说是“设备故障”,但网友找出了同场的日本女星吉柳咲良的照片——人家顶着梅子色的腮红在走廊上自拍,那皮肤透亮得都能看见绒毛。
【政治正确的变形记:从选角到修图】
迪士尼的选角策略大家都知道。从 2020 年《小美人鱼》用了黑人演员开始,每部经典改编都像是在玩消消乐:黑人公主、拉丁裔仙女、亚裔精灵。这次《白雪公主》选了拉丁裔的瑞秋,其实也在意料之中,但剧组显然低估了观众对“白雪”这两个字的执着——原著里说“皮肤纯白如雪”,这和瑞秋的深肤色天然就有冲突。

预告片里有一些很诡异的操作:在森林的场景里,瑞秋的肤色比小矮人还暗,到了城堡的戏份又白得发光。网友用校色软件一分析,发现她的面部亮度比周围环境高了 15%,鼻梁那儿甚至还有 PS 笔刷的痕迹。更讽刺的是,剧组一边用滤镜给女主“漂白”,一边把王子的角色删掉,说是要标榜“女性独立”。这种既要政治正确,又要向市场妥协的做法,连《好莱坞报道者》都忍不住吐槽:“他们想同时踩两条船,结果把裤子都扯破了。”
【观众用行动表态:108 万倒赞背后的集体抗议】
在 YouTube 上这部电影的首支预告的评论区,最高赞的回答来自德国用户@DisneyForever:“我奶奶看了这个白雪公主,连夜把 1937 年版的 DVD 锁进了保险箱。”这条获得 82 万赞的评论,说出了大家对经典 IP 改编的集体焦虑。数据是不会骗人的:96.2%的倒赞率,创下了迪士尼历史上的最差纪录,比《小美人鱼》的 82%还高;IMDb 预测这部电影的开画票房只有 6700 万美元,比同样成本的《灰姑娘》少了将近一亿美元。

观众的愤怒可不只是因为选角。当七个小矮人被改成不同种族、不同身高的“魔法生物”时,英国侏儒症协会公开表示:“我们不需要被‘多样化’,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呈现。”原著里推动剧情发展的王子被彻底删掉,取而代之的是白雪公主和猎人的暧昧戏——这种为了颠覆而颠覆的改编,连女权主义者都看不下去了。美国影评人协会的成员莎拉·K 在专栏里写道:“真正的女性力量不应该建立在对男性角色的丑化之上。”
【结尾】
东京首映礼结束后,出现了很戏剧性的一幕:暴雨中,等着盖尔·加朵的粉丝排满了三个街区,而瑞秋的应援横幅就孤零零地挂在路灯上。也许迪士尼忘了,1937 年第一部动画《白雪公主》能成为经典,不是靠公主的肤色或者王子的宝剑,而是那份能让观众相信美好的真诚。当修图软件代替了魔法镜,当政治考量给故事套上了枷锁,被抹去的不只是白雪公主的肤色,还有童话最珍贵的纯粹性。
现在离正式上映还有两周,迪士尼赶紧把日本版海报的滤镜给换了,但预告片里“漂白”过的公主还在全球的影院里循环播放。听说有黑客组织放话要放出没修过的片源,网友们都在猜:真正的瑞秋在电影里,会不会比毒苹果还让观众不想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