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出发,在流动的盛宴中入眼、入耳、入心

贵阳网 2025-02-03 12:15:46

贵州新年俗,才在孔学堂。2月2日,大年初五,贵阳孔学堂 2025(乙巳)年新春游园会热度不减。广大的市民、游客前来尝家传风味、赏非遗百技、品文化雅韵,在流动的民俗年俗盛宴中,体验地道、有才的年味。

舌尖上一街尝遍筑城味。国人的年味,时时处处与食物勾连。春节期间,孔学堂文化街秒变“美食街”,“热辣滚烫”过新春。40余家“家乡之味”在孔学堂文化街一字摆开,等待着来客“奇遇”中国年里“家传的风味”。其中,有地地道道的黔地风味:贵阳丝娃娃肚容万物、恋爱豆腐果外焦里嫩、肠旺面筋道弹牙、糯米饭咸甜相宜,花溪牛肉粉汤鲜味美、青岩糕粑稀饭软糯香甜,遵义蛋包洋芋搭配奇特……或辣或酸、或奇或鲜;有全国各地经典美食:蒙古烤肉大串、长沙臭豆腐、海南椰奶、武汉热干面、重庆酸辣粉、西安烤面筋、大连鱿鱼章鱼脚、哈尔滨烤红肠、新疆红柳大串——这些天南海北的美食汇聚一堂,足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南腔北调的游客的味蕾。

地道的黔地风味,从贵州各地州市汇入省会贵阳;经典的八方美食,更是与贵阳这座五方杂处的移民城市调性相符。美食里的贵阳,既是一块神秘又独立的风味自留地,又是一座汇聚四方佳肴的美食博物馆,蕴含着千姿百态的市井烟火、千变万化的人间风味。“春节期间,太多的美食店歇业了。还好有孔学堂美食街,这里就像贵阳的一扇‘美食窗口’,让我们可以一站式一饱口福。”从东北前来贵阳过节的刘丹丹一家说。

眼睛里非遗百技满目新。“过新年,唱大戏”,国人心中有“无戏不成年”的俗语,仿佛唱戏有年味。孔学堂墨达广场特别设置了“新春百戏台”,拜年巡游·礼巡新春、街头好戏、国风专场·风华万象、杂耍专场·绮境中国、民族专场·心动贵州等四大专场演出“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百戏台的演出,在舞蹈情景剧表演拉开帷幕:花魁娘子、侍女、随从、四大才子、状元、魁星、王阳明、徐霞客等角色进行分组舞蹈,生动呈现古代民间瓦舍中勾栏百戏的热闹场景,也让游客瞬间穿越时空,置身于其中。表演结束后,演员与游客亲密互动,有的合影留念、有的交流心得。随后,演员将游客引导至福梯入口处。演员们整理着装、变换队形后,开始拜师礼仪舞蹈表演。表演中融入了缓步登台阶、盥手礼、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而舞等传统礼仪元素,通过创新的古代雅乐舞形式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礼”的尊崇。“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沉浸式、互动式演出。”汉服爱好者、贵州大学“汉风府”社团团员卢韬羽说,“这一演出形式,更能让人带入人物角色之中,感悟历史名人的精神品质以及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此外,百戏台还上演了一出出“小而精”“小而美”的戏曲杂技表演,每一个动作都尽显柔韧、力量与平衡,充分体现了“惊、奇、鲜、美”的杂技艺术特质,引得现场的小孩、大人惊叫连连。

非遗百计的物质形态,通过15担新春货郎摊体现得淋漓尽致,包括古董摊、首饰摊、福字摊、糖人摊、饮子摊、灯笼摊、书画摊、胭脂摊等等,男女老少总有所好。古代货郎摊重现孔学堂,化身新春“带货王”,穿梭其间的游客感受到了手艺人的温度。

从舌尖出发,市民游客在体验年味年俗中入眼、入耳,在文化雅韵中入心:六艺学宫,在互动游戏中体验着“琴棋书画诗礼”的传统魅力;奎文阁,在“朱砂点状元”中祈求学业有成;溪山书院,在悠悠的古琴声中品着“溪山过路茶”……

据了解,今年是贵阳孔学堂第十二年举行春节文化活动,活动从大年初一一直持续到初七。全部活动无需预约购票,市民、游客可直接前往免费参与。

记者 郑文丰/文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