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张学良嘱托王冀帮忙:希望杨尚昆或邓小平能写一封邀请函

历史在现 2024-11-18 11:49:49

张学良,近代史中争议不断的军阀之后,身为奉系首领张作霖之子,其人生轨迹备受瞩目。

尽管张学良身为军阀,在投靠蒋介石后参与了一些伤害同胞的行为,且在抗日战争初期未能迅速带领东北军参战,但其在西安事变中的表现无疑为中国抗日局面带来了新的希望。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共同捉拿了蒋介石,以此方式迫使他与共产党合作抵抗日本侵略。这一行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在抗日问题上的联合。

西安事变,震撼华夏,铸就张学良将军辉煌顶点,却也种下晚年囚禁之苦果。

西安事变尘埃落定,张学良毅然决然,未踏出国门半步,选择坚守故土,直面风雨。

蒋介石竟公然将张学良抓捕并囚禁于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中,此举出人意料。张学良自此步入毫无自由的囚徒生涯,直至1988年蒋经国逝世方得获释。

1990年张学良重获自由后,次年向旧部王冀表达归国心愿,望其转达邓小平或杨尚昆,请发邀请函促其归乡。张学良最终是否踏足大陆,成众人关切之问。    

【西安事变为抗日】

张学良,张作霖之宠儿,非单一善恶可概。自幼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以卓绝成绩毕业,投身东北军锤炼,其人生轨迹,复杂难测。

张学良,身为张作霖之子,未恃身份显赫,反躬身于基层,守护其父安全,竭力维系奉天安宁,展现非凡担当与务实精神。

张学良投身奉军,随父征战直奉两役,屡献良策助父,终使张作霖于二次直奉战后问鼎中枢,确立北洋军阀领袖地位。    

张作霖权势正盛之际,东北风云突变,日寇悄然登陆,对中国无辜民众施以暴行,局势急转直下。

愤怒之余,张作霖非但未立即挺身御敌,反与日军缔结诸多协约,无形中为敌嚣张添薪。

张作霖目睹日人嚣张,民族情感骤升,反目昔日友邦,投身抗日浪潮。1928年6月4日,日本为除隐患,策划暗杀,张作霖不幸罹难。

幸得日本阴谋未逞,张作霖被亲信救回宅邸。张学良闻讯,急返东北,承父业,掌权东三省,成一方霸主。随后,张作霖逝世的消息方才公诸于世。    

张学良在重新掌控东北军后,迅速完成了东北易帜,倾向了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并明确表态对日本持有强烈的敌视态度。

由于张学良与日本之间存在深深的杀父之仇,因此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显得尤为积极。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立场,与敌人抗争到底。这种深层次的仇恨,反而激发了他更加顽强的抵抗精神。

张学良抱持希望,以为投靠南京国民政府后,能够携手国民党的力量共御外侮。然而,出乎他的预料,蒋介石并无抗日之意图,令他深感失望与困惑。    

蒋介石对张学良的要求一再推诿,甚至断然拒绝,这彻底激怒了张学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张学良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成功地将蒋介石拘捕。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释返,张学良的朋友们纷纷劝说他远离是非,避走他国。但张学良却毅然决定留守故土,执意面对局势变幻,守望着他的家国与责任,体现了其忠诚和担当精神。

蒋介石随后将杨虎城及其同党囚禁于贵州省修文县的阳明洞,他们被软禁于此。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众多爱国志士曾密谋将张学良从囚笼中解救出来。然而,蒋介石却再次下令对张学良进行秘密转移,使得营救行动变得更为艰难。    

【渴望回国多无奈】

1946年10月,张学良被蒋介石带到了台湾,之后便被长期软禁。在大陆长大的他深深思念着故乡,多次表达出渴望回到大陆的心愿。然而,国民政府却一直在阻挠他的回归。

在那个时期,蒋介石曾密谋行刺张学良,但很遗憾并未得逞。

1988年初,蒋经国辞世后,李登辉接掌大权,张学良终得解脱束缚,旋即筹划归国之旅。

1991年新春之际,张学良致电挚友、美中政策基金会掌舵人王冀,共叙情谊。    

鉴于归国事宜非同小可,加之台湾当局仍对他有所限制,他未于通话中直抒归国心迹,仅言有要事需与王冀面议。

闻张学良言中深意,挚友王冀觉此事重大,刻不容缓,即刻自美利坚跨洋赴台,与旧友张学良面谈。

重逢之际,张学良深情地向挚友吐露心声,渴望重归大陆怀抱,倾诉在台湾的岁月里,对故土的深切思念。

张学良欲归,王冀力挺,言其抗日有功,共产党铭记于心,定当热烈欢迎其归乡。    

张学良顾虑重重,恐返国之路受阻于台当局,忧虑此举或伤两岸和气。王冀闻之,即释其怀:“莫忧,归心若切,共党必热烈欢迎。”

王冀所言非虚,张学良虽有过失,但其功绩亦不容忽视,获毛主席、周恩来等领袖公开赞誉。

毛主席誉张学良为民族功臣,中共深表惋惜;周总理则坚定称,张学良将军无论生死,皆为党认可之民族英雄,千古流芳,其义举无可非议。

受王冀之言触动,张学良心潮澎湃,感慨道:“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吾心甚慰。”    

知晓台海局势,归途不易。若有机会返大陆,我渴望先赴北京,面见中央领导,随后北上沈阳,探访故土,与亲人共叙往昔。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