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哪种农产品我们最缺,非大豆莫属,我们每年从国外购买的大豆数量惊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
而这些美国大豆有一个特点——它们都是转基因的。

相比之下,我们的邻国俄罗斯也出口大豆,而且是非转基因的。按理说大家应该更倾向非转基因的大豆,可那么为什么中国宁愿从遥远的美国进口转基因大豆,也不愿意多买俄罗斯的豆子呢?
我国与美国的大豆贸易关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人们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对肉食和食用油的需求快速增长,带动了养殖业发展。
这样一来,我国原本的大豆产量完全满足不了,毕竟是14亿人的饮食需求,我们的耕地虽然多,但并非全部用于种植大豆,大豆的种植面积大概只有2%不到。

必须要大规模进口大豆才行,而美国是全球大豆生产的绝对霸主,年产量可达1.2亿吨,几乎占据了全球大豆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所以只要进口大豆,就很难绕开美国,至2016年,我国进口大豆有40%来自美国,每家中国养殖企业都时刻盯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但大家都知道我国一贯是强调独立自主的,不会愿意让美国来控制我们的餐桌,而在大豆领域这种情况还得追溯到一场“大豆战争”。

那还是2000年左右,我国正在打算加入WTO,很希望能够引进外资,对这些跨国公司限制不多。它们就盯上了中国这块“肥肉”,它们很清楚中国未来的潜力,如果能垄断住那以后的收益难以估计。
美国的农业巨头孟山都公司在中国东北发现了一种野生大豆,其出油率比普通大豆高出16%,他们如获至宝,悄悄将这种大豆带回美国。

通过转基因技术复制并申请了专利,不但如此孟山都还想用这种技术占领中国市场,他们做起了“好人”,大方地将这种转基因大豆种子免费送给中国农民种植。
然而当中国农民即将收获时,孟山都突然翻脸,向WTO起诉中国“盗用专利”,结果中国农民被迫销毁即将丰收的大豆,国内榨油企业瞬间陷入原料短缺的困境。
此时,美国农业部恰到好处地发布了美国大豆可能减产的消息,期货市场上大豆价格飙升,国内榨油企业被迫高价购入大豆。

随后又宣布原本要减产的大豆变成丰收,大豆价格一落千丈,这一来一回导致中国榨油企业亏损严重,许多企业最终被外资收购或控股。
这场“大豆战争”让中国付出了惨痛代价:国内大豆种植业遭受重创,榨油企业被外资控制,大豆进口依赖度大幅上升。
更糟糕的是,美国转基因大豆凭借高出油率和低成本,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而这也是美国大豆最受争议的地方。

大众对转基因产品始终心存疑虑,不敢放心消费转基因大豆,于是就有人提出疑问了:我们的邻国俄罗斯也出口大豆,而且是非转基因的,为何我们不进口呢?
俄罗斯确实是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国,与中国关系也好,按理说是理想的进口来源,但现实是,俄罗斯大豆在中国的进口总量中占比很小。
首先要说的是俄罗斯的大豆产业规模太小了,他们一年的产量也就在600万吨,而我们一年光是进口的大豆量就近亿吨,就这点产量连中国需求的零头都难以满足。

而且俄罗斯的非转基因大豆以绿豆为主,进口成本较高,主要用在高端食品加工领域。
和大众不同,对企业来说它们最关心的是收益,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远高于普通大豆,出油率高意味着利润更高,所以美国的转基因大豆是很自然的选择。
不过我们对美国大豆的依赖也是相互的,我们需要他们的大豆,美国的农民也需要我们的市场。

像是在2018年贸易战中,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后,我们选择以牙还牙,将美国大豆关税从3%提升至25%,直接导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暴跌70%。
这让美国种植大豆的农场主对特朗普强烈不满,我们也趁机加速多元化供应链,到了24年巴西对华大豆出口量达到美国的3.5倍,美国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萎缩至21%。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尝试加深和俄罗斯在大豆领域的合作,他们的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对我们来说这是很好的种植地,毕竟一江之隔的东北就是国内最重要的大豆产地。

不少中国企业在这投资建设了大豆种植基地。这些努力虽然短期内难以改变供需格局,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降低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
而我们也无需过多忧虑,毕竟所有进口的转基因大豆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科学界也普遍认为经过严格审批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我们的大豆进口会继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巴西等友好国家会进一步取代美国,而我们也会加大对俄罗斯等邻国的投资,帮助其提升大豆产量,逐步扩大进口比例。

当然比起进口来说,我们更需要的是关注国内的大豆种植业,二十年前的种下的苦果早晚要解决掉,或许这一回特朗普的加征关税行为就是个好契机。
我们对美国的反制措辞必将让美国大豆失去中国市场,而空出来的这份市场份额最好是由国内大豆吃下。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自己研发高产优质品种,鼓励农民扩大种植面积,从而减少对进口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