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干婚”现象越来越多,开始向全国蔓延,说出来太扎心了

渺远的云 2025-03-31 15:34:05

闻所未闻!继重婚、闪婚、拼婚之后,最近又冒出个新名词“干婚”。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对婚姻失去渴望,大都市的年轻人们,发明出了这种新型婚姻模式。

那么,从上海开始,全国各地都在流行的“干婚”,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悄然兴起的“干婚”

干婚,说白了就是一种形式婚姻,仅在法律层面上存在婚姻关系。这种模式里的夫妻双方通常没有感情基础,过着各自独立的生活,并且两个人都不再履行婚姻义务。

用最通俗的话讲,干婚就是靠一张结婚证维系的空壳,没有任何情感交流和亲密关系。与其说是合法夫妻,倒不如说是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室友”,跟陌生人没什么区别。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导致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变高,年轻一代面临着生活、工作等多重压力。大家都觉得,一个人的日子都还是满地鸡毛,找了另一半岂不是乱上加乱?

结婚毕竟是人生大事,老话讲“强扭的瓜不甜”,就算是相亲也要事先磨合生活习惯。如果三观都无法统一,正常交流就没法进行下去,更别说产生感情一起组建家庭了。

而且,就算是那些从校园走向婚纱的夫妻,大多也逃不过“日久相看两厌”的结局。当新婚期那股浓情蜜意逐渐散去,两个人的眼里只剩下对方的缺点,婚姻就会变成过期的面包。

时间总能改变一切,即便是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他们的感情在现实面前也会被贬值。年少时的甜蜜和激情,慢慢被各种琐事压榨得渣都不剩,让夫妻双方都失去对婚姻的新鲜感。

原来,人们总说有了孩子怎么都能凑合过,可实际根本不是这样。对于多子女家庭而言,夫妻俩不仅要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还要一碗水端平。但凡亏待任一个,争吵都会一触即发。

早在十几年前,“干婚”这种现象便已在社会中生根发芽,一线城市是干婚一族聚集最多的地方。以上海为例,干婚夫妻的比例高达5%,张先生和李小姐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张先生和李小姐都是上海本地人,各自都有体面的好工作,彼此相恋多年。步入职场多年后,两人结束恋爱长跑领证结婚,没多久又有了孩子。那时,这对小夫妻对婚后生活充满了期待。

张先生和李小姐都很上进,有了孩子后更是不敢松懈,努力赚钱改善生活条件。他们并没有房贷负担,经济基础还算稳固,一切都很完美。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弊端也逐渐显现。

张先生和李小姐的婚姻看似稳定,可两人平时都忙于工作,几乎聚少离多。加上他们都要承受来自职场的压力,有时遇上芝麻大点的小事,张先生和李小姐都要吵得不可开交。

婚姻的双方要互相理解,张先生和李小姐当然清楚,最初他们也尝试过心平气和的坐下沟通。可随着矛盾越积越大,横在小两口之间的裂痕也变得难以愈合,孩子更是成了导火索。

想当初为了孩子能接受精英教育,张先生和李小姐特地买了套新房,结果没多久张先生就突然被裁员了。为了养活妻儿,张先生只能跑到外地去打工,只能靠视频通话维持联系。

可手机毕竟是手机,高科技代替不了真人,也改善不了张先生和李小姐的婚姻状态。长期的两地分居生活,导致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疏离,“孩子”成了他们通话时唯一的话题。

到了这一步,张先生和李小姐的关系已经不是“夫妻”,反倒更像各取所需的陌生人。从生活费到家务活,两个人只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点头和沉默成了他们的沟通常态。

在日趋紧张的家庭氛围下,张先生和李小姐不再无话不谈,以至于打视频时都不知该说些什么。他们想过离婚,但真要这么做不仅会影响孩子,他们的对外形象也会变得不光彩。

毕竟,张先生还在为工作到处奔波,离婚对他而言可是硬伤。一旦离婚,外界就会将张先生定义为生活不检点的“渣男”,让他很难谋到好差事。同样,李小姐也会面临相似的困境。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离婚”在传统观念中是个负面词,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丑事。尤其是一些农村家庭,他们是靠催婚才让子女迈进婚姻的大门,真要离了岂不是沦为他人笑柄?

于是,为了维系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张先生和李小姐成为了“干婚族”。虽然还处在同一屋檐下,但两人各过各的,家里的共同之处也采用AA制。说白了,就是离婚不离家。

表面上,张先生和李小姐还是恩爱夫妻,实际却是互不打扰的合作者。干婚打破了传统婚姻的框架,更像是符合现代人思维的一种新型关系,某种程度上还有点类似古代婚姻。

有利也有弊 如何经营婚姻?

封建社会时期,夫妻双方结婚前不会见面,婚后也是貌合神离。丈夫在外当官、做生意,妻子留在家操持家务、教育子女,很久才见上一面。似乎对他们来说,婚姻只是走个过场。

到了现代社会,夫妻想要将婚姻延续长久变得更难,各方面都面临着压力。就拿经济来说,如果夫妻双方有一人收入偏高,低收入的那方就会地位下降,被迫承包家里的大小琐事。

可反过来,真要走到离婚这一步,后续的一系列问题也很棘手。若孩子被判给女方,男方可能只需要按时给抚养费,但女方却要花费数年将孩子养大,所背负的成本实在太高昂。

最主要的是,孩子长期处在单亲家庭的环境下长大,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明星一样把婚姻视为可选项,但又不想背负太多,所以干婚逐渐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不同人群选择干婚的理由也不同,普通人是为了避免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而高收入人群或公众人物则更注重自身利益。谈不上将就,也不能算和睦,其实就是“互飙演技”。

可反过来看,干婚其实更像是以利益为核心的“中转站”,将一对男女从夫妻变成陌路人。在这种模式下,两个人都不再把家庭关系放在第一位,严重扭曲了婚姻本来的价值观。

一些人加入干婚族,本意是为了给子女完整的家庭,殊不知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对婚姻产生恐惧。因为目睹过父母的失败婚姻,子女会对婚姻越来越抵触,最后产生不婚主义的倾向。

不可否认,物质基础是维系家庭的基石,但感情才是“主心骨”。选择干婚不仅是对婚姻的亵渎,而且也不会让夫妻双方收获幸福,只有相互理解、互相支持才能将婚姻走得长远。

沟通是拉进人与人信任的敲门砖,婚姻生活中遇到难题,只要及时沟通都能迎刃而解。男方多体谅女方顾家的辛苦,女方多理解男方挣钱的不易,坚守爱情初心才能让婚姻更幸福。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只领证的形婚族:一边渴望安全,一边制造危险》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