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期田间管理如何做?5招助力小麦籽粒饱满、稳产增收

小马侃 2025-04-26 13:30:29

小麦灌浆期是籽粒形成和粒重提升的关键阶段,需通过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抗逆管理等多措并举实现稳产高产。结合农技指导,总结以下5大核心管理技术:

一、精准水肥调控:灌浆水与叶面补肥结合

灌浆水科学施用

浇水原则:土壤墒情不足(相对含水量<60%)时及时灌溉,采用小水轻浇或滴灌,避免大水漫灌导致根系缺氧。

时机把控:扬花后7-10天浇灌浆水,成熟前12-15天停浇;强筋小麦仅在干旱时补水,弱筋小麦可浇2-3次。

风险规避:风雨前严禁浇水,群体过旺或倒伏风险高的田块不浇水。

氮肥与叶面肥补充

扬花后结合浇水补施尿素5-8公斤/亩,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千粒重。

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1%尿素溶液,间隔7-10天喷2次,增强光合作用,防干热风。

二、病虫害“一喷三防”:靶向用药保粒重

重点病害防控

赤霉病:扬花初期遇阴雨立即喷戊唑·咪鲜胺或氰烯菌酯,雨后补喷。

白粉病/锈病:病叶率10%时用三唑酮、丙环唑等唑类药剂,交替用药防抗药性。

虫害综合防治

蚜虫:百株蚜量达500头时喷吡虫啉+洗洁精(增强粘性)。

吸浆虫:成虫期(扬花前)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喷穗部及中下部。

混配方案

推荐“三唑酮+吡虫啉+磷酸二氢钾”或“丙环唑+吡虫啉+磷酸二氢钾”,亩药液量≥45公斤,防病虫、防早衰。

三、抗逆管理:应对极端天气保产量

高温干旱

中午叶面喷水降温增湿,喷施0.01%芸苔素内酯增强抗干热风能力。

干热风预警时,喷灌机快速补水降温,减少籽粒灌浆受阻。

倒伏补救

倒伏后晴天用竹竿轻抖茎叶排水,忌人工扶麦或捆把。

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促进恢复,减少籽粒脱落。

雹灾恢复

及时喷施杀菌剂(如戊唑醇)和叶面肥,预防病害并补充营养。

四、根系与叶片保护:延缓衰老促灌浆

根系养护

控制氮肥过量,避免根系早衰;喷施含腐殖酸水溶肥促进根系活力。

叶片功能维持

喷施0.01毫克/升的萘乙酸溶液,延缓叶片衰老,延长灌浆时间。

及时拔除田间大草(如野燕麦),减少养分竞争。

五、适时收获:把握最佳窗口期

蜡熟期收割:籽粒变硬、颜色变黄时(含水量≤25%)及时收获,避免贪青或遇雨发芽。

机械收割准备:提前检修设备,确保收割效率;弱筋小麦需降低割茬高度以减少籽粒破碎。

总结:灌浆期管理需以“水肥精准、病虫早防、抗逆保叶”为核心,结合天气与苗情动态调整,通过科学灌溉、叶面补肥、一喷三防及灾害应对,确保籽粒饱满、粒重提升,最终实现稳产增收。

0 阅读:1

小马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