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香港电影金像奖。
自1982年首次颁奖,迄今已经走过了四十二届的历程,其“影帝”奖,一向是香港男演员的“独属”。
但一共只出产了二十四位影帝。
这其中当然有“不均”。
“不均”本来应该是一种常态,因为奖项并不是“分果果”,不可能“人人有份”。
然争议不在少数。
为何会以“游戏”称之?
我们先来数一数,有哪些演员“二封”金像影帝及以上。
梁朝伟“六封”、梁家辉“四封”,周润发、刘德华、刘青云皆“三封”,郑则仕、洪金宝、张家辉“二封”。
此处略去一个,不再被提及的“三封”演员。
这就占去了二十八个名额。
余下只得一座影帝奖杯的演员,计有张国荣、郭富城、周星驰、林家栋、许冠文、古天乐、乔宏、麦嘉、太保、李修贤、曾志伟、李连杰、任达华、谢贤和谢霆锋。
那些无奖者,暂且不提。
有没有争议?
先看“六封”金像奖影帝的梁朝伟。
从1994年的《重庆森林》、1997年的《春光乍泄》,到2000年的《花样年华》、2002年的《无间道》、2004年的《2046》和2023年的《金手指》,跨度三十年。
六封金像影帝,意味着什么?
神迹。
本来,无论以巅峰期表演功底,还是以历史上的多部强悍作品来讲,都没人可以质疑他。
但偏偏出现了一部《金手指》。
这是一部仅有皮相的电影。
人物、故事和电影尽皆浮浅,看似一出繁华大梦,却处处透露着平庸和勉力而为的气息,实在是让人失望。
试问,梁朝伟缺一座金像奖影帝奖杯吗?
中国影史上第二位戛纳影帝,首个“三金”影帝奖大满贯得主,以奖项论,他是可以横压整个华语影坛的存在。
他当然不缺。
所以是次“六封”,不啻神像崩塌。
再看“三封”金像奖影帝的刘青云。
刘市民的演技很稳。
这种特点,是香港影坛一众大佬级导演的“最爱”。
比如杜琪峰、尔冬升,他们对刘青云的表演,都爱得相当“深沉”,甚至早年曾有人说,在银河映像,刘青云想怎么演,就怎么演。
但与之同时,他的表演又谈不上什么创造性,无论什么剧情、角色,总是以“三板斧”、“老三篇”应手。
这种一成不变,看得多了,会让人感觉乏味。
而其“三封”金像奖影帝的作品,分别是《我要成名》、《窃听风云3》和《神探大战》。
该怎么看?
严苛一点讲,没有一部可以“封神”。
尤其是最近这部《神探大战》,当真无话可说。
合该三封?
再推延而论。
曾志伟以《双城故事》决吕良伟《跛豪》、梁家辉以《92黑玫瑰对黑玫瑰》战周星驰《审死官》,刘德华以《大只佬》对吴镇宇《无间道2》、刘青云以《我要成名》撼郭富城《父子》,某人以《沦落人》抗郭富城《无双》。
更多例子不赘述。
又有没有可“磋商”之处?
显而易见,有些东西,极不合理,有些东西,两可之间。
所以还是谭家明老先生通透。
当年,郭富城携《父子》连庄影帝的威势,在金像奖上呈大热之姿,就有记者问谭家明,是否看好郭富城“再下一城”?
谭家明答,奖项这事,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果不其然。
所以该怎么对待奖项?
笔者以为,拿奖自然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但不能把奖项,当作演技高低的标准,否则就会落入下乘,陷入难以自圆其说的漩涡。
恰如唱功应以气息、咬字、共鸣、技巧及歌曲难度和情感融入等等为标准,表演这个东西,又怎么不见入戏、共情、爆发、层次和深度?
二者皆不是,单凭什么奖项,就可以分出高下的东西。
反而应该只有作品和专业能力的拆解,可以拿来作为相对“靠谱”的参考。
所以奖项一事,确实应该平常心。
又比如有这么一个问题,《寒战》中的郭富城,究竟比诸梁家辉,差在哪里?
这很有趣。
《寒战》双雄。
二人的对决,是不同职业履历、轨迹和性情的碰撞。
坦白说,郭富城的角色难度,或要更胜梁家辉。
道理很简单,郭富城拿到的牌是“正面+成长型+内敛”,梁家辉那一张牌,则是“边缘+气场+外放”。
难易程度判断很容易。
而以最终表现来讲,即便放在整个香港影史上去拆解、对比和评判,郭、梁二人的表演,也皆可以拿到极高的分数。
但到得最后,梁家辉拿到影帝不奇怪,但郭富城连提名都没有,这就不止是奇怪了。
金像奖的结果,令人惊讶。
所以回到前文,《寒战》中的郭富城,究竟比诸梁家辉,差在哪里?
坦白说,此时此境,就显出奖项的重要性了。
所谓差别,就在于奖项的褒奖,它会给包括演员和拥趸在内的很多人以信心,同时又会让另一部分人失去底气。
但别的不说,金像奖举办了这么几十年,基本每年都有雷打不动的五个提名,对比而论,《寒战》里的郭富城不值一个提名?
这纯粹就是个笑话。
封神固然有趣。
但如若说服力不足,反受其咎。
而人心持正,向来极难。
所以因种种因由,有些奖项和提名,未必没有夹带私心、私货,而某些赛果,当然就难谈公正,故有“游戏”之谓。
但唯实力所致,人心才会澄澈,不会蒙尘。
故无非自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