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初春,南京应天府。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刚满45岁,正值壮年。这位太子殿下神采奕奕地走出东宫,准备像往常一样处理朝政。谁能想到,如果历史稍有不同,大明王朝的命运可能会彻底改写?
朱标的存在,会让朱棣和其他藩王们彻底打消造反的念头吗?
朱标是朱元璋的接班人,太子地位稳如泰山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很快就立朱标为太子。这个决定可不是随便拍脑袋想出来的。
朱标是马皇后的大儿子,按照儒家那一套,他当太子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再说了,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宠爱有加,建国第一年就把他扶上太子宝座,那叫一个果断。
朱元璋还给朱标配了一帮超级猛将辅佐。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这些开国元勋,全都成了朱标的班底。朱元璋恨不得把整个朝廷都交给儿子管。
更绝的是,朱元璋直接说了:我要是不在,朱标就是老大,你们都得听他的。这种信任,连汉武帝的儿子都羡慕不来。
朱标从22岁就开始跟着老爸处理国事。20年下来,这位太子殿下在朝中可谓根深蒂固,影响力遍布朝野上下。
朱标英年早逝,朱棣趁机夺权,酿成"靖难之役"历史上,朱标在45岁那年突然驾崩。这个变故彻底打乱了朱元璋的部署。
老朱只能让孙子朱允炆继承大统。可惜这位新皇帝年轻气盛,根基不稳,很快就被叔叔朱棣盯上了。
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兴兵造反。这场所谓的"靖难之役",其实就是赤裸裸的夺权之战。朱棣凭借军事实力,最终登上皇位,史称永乐大帝。
但如果朱标没死?朱棣还敢造反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他绝对不敢!
朱标在位,朱棣和其他藩王根本没胆子造反咱们先设想一下,如果朱标顺利继位会是什么局面:
第一,朱标继承大统天经地义。他是嫡长子,又得到朱元璋全力支持,名正言顺得不能再正了。谁敢说他一个"不"字?
第二,朱标在朝中根基深厚。20年太子生涯,让他和朝中重臣打成一片。这些大佬都是他的铁杆支持者。
第三,朱标能力出众。他从小跟在朱元璋身边学习治国之道,政治手腕相当了得。这可不是朱允炆那种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能比的。
第四,朱标继承了朱元璋的强硬作风。谁敢蹦跶,分分钟教你做人。
在这种情况下,朱棣要是敢动歪心思,怕是连北平城都出不了。他手下的将领们肯定第一个把他绑了送到京城邀功。
其他藩王就更不用说了。朱标当政,他们连个屁都不敢放。
朱棣:我太难了!只能乖乖当个安分守己的藩王让我们脑补一下,如果朱标继位后,朱棣会是什么心理活动:
"唉,老爷子偏心啊!从小就宠着朱标,现在干脆把江山都给他了。我这个当弟弟的算什么?一个小小的燕王?"
"不行,我得想办法...咦?不对劲啊!怎么我手下的将领们看我的眼神不太对?该不会是想把我绑了送去京城吧?"
"完了完了,看来是我想多了。朱标那家伙在朝中根基这么深,我要是敢乱来,怕是连北平城都出不去。还是老老实实当我的藩王吧。"
",朱标这家伙能力确实不赖。从小跟着老爷子学习,现在治国水平都快赶上老爷子了。我要是真跟他硬碰硬,怕是讨不了好。"
"算了算了,江山就让他去折腾吧。我还是安安心心在北平种种田,打打猎。偶尔进京朝觐,做个乖巧的弟弟。这样还能保住这条小命,多好啊!"
你看,就算是野心勃勃的朱棣,在朱标面前也只能认怂。更别说其他那些不成气候的藩王了。
朱标在位,大明江山稳如泰山。朱棣们就算有再大的野心,也只能憋在心里,连个屁都不敢放。
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一个人的生死,可能会彻底改变一个王朝的命运。
如果朱标没死,也许就不会有"靖难之役"这出戏码。朱棣可能就老老实实当他的燕王,做个普普通通的藩王。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现实中朱标确实英年早逝,给了朱棣可乘之机。这位野心家抓住机会,成功夺取了皇位。
不过,如果没有朱棣,我们也就看不到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这些传世之作了。历史的发展,有时候就是这么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