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贺子珍在南昌休养,李讷前去探望见面后:妈妈,我是小讷

周小瑜 2025-04-25 12:01:04

【前言:】

妈,我是小讷,来看你啦。

毛主席有好几个孩子,但真正能留在身边长大的却没几个。李讷就是其中一个,她是毛主席和江青的孩子,也是在主席身边慢慢长大的。奇怪的是,1958年那会儿,李讷居然去看望了贺子珍,还管她叫“妈妈”。

李讷和贺子珍之间,到底有啥故事呢?

【分别与重逢】

1938年,毛主席读了贺子珍的信,心里头五味杂陈,琢磨着:“在苏联那边,你得用心读书,往后咱俩就只能算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了。”但眼下的情况已经很清楚,他们俩是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知道毛主席和江青的事情后,贺子珍心里特别难过,眼泪止不住地流。1937年,她决定离开延安,也离开了毛主席,一个人跑到苏联去读书。

正好赶上毛岸英和毛岸青被安排去苏联,贺子珍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头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她清楚这俩孩子以前遭了不少罪,所以她就自个儿跑到儿童院去,见见这俩兄弟。

尽管他们俩并非贺子珍的亲生孩子,但她依然倾尽全力去关照他们。只要有空,贺子珍就会去看望这两个孩子,毛岸英对这位贺妈妈心里充满了感激。

苏联那时候一开战,物资匮乏得厉害,每天的食物都是按克来算,每个人能分到的主食少得可怜。就那点粮食,对两个年轻小伙子来说,压根填不饱肚子。

贺子珍经常会把自己和李敏的食物省下来,留到周末给毛岸英他们。在那几年,李敏经常看到妈妈深夜了还在忙碌,不是做衣服就是织毛衣,用这些手工活去换些家用,来维持他们的生活开销。

1940年那会儿,毛主席安排李敏去陪伴贺子珍。李敏一去,真的给贺子珍的生活添了不少色彩,慢慢地,她就成了贺子珍心里头的依靠。

就算日子过得再难,他们还是没能躲过一劫。战乱加上东西不够用,李敏就生病了,大夫还说没法治了。想着李敏要被带去停尸房,贺子珍心里哪能受得了,她拼了命也要把李敏带回家,自己亲自照顾。就这么过了一段时间,李敏的病情竟然慢慢好起来了。

贺子珍的精神状态快到了撑不住的地步,苏联的日子让她倍感煎熬。她对毛主席的想念一直都很深,时常看着毛主席给毛岸英写的信,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那些长长的信件里,没有一句是关于她的,这让她心里头更加不是滋味,脆弱得很。

女儿那次险些丧命的经历,让大彻底崩溃,最后她被当作精神病患者送进了精神病医院,而且一关就是漫长的六年。这期间,照顾李敏的责任就落到了毛岸英的肩上。

到了1947年,王稼祥跑到苏联,费了好大劲才在精神病院找到了贺子珍。看到以前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现在变得这么憔悴,王稼祥心里特别难受。他赶紧把贺子珍的情况告诉了主席,就是盼着能让贺子珍回国,过上安稳日子。

毛主席肯定没想到,以前那个英勇的革命女战士,还是第一个到井冈山的女党员,最后会经历那么多波折。但好在,有毛主席的关心,贺子珍和李敏最终回到了祖国,在哈尔滨安了家。

1949年,14岁的李敏终于见到了毛主席,这是她真实生活中头一回和爸爸碰面。以前啊,她只能在学校的礼堂墙上,看着毛主席的照片。

“爸。”李敏用不太流利的中文,有点儿不好意思地叫着毛主席。毛主席终于见到了心里一直惦记的宝贝女儿娇娇。他看着李敏的鼻子、眼睛,觉得和自己特别像,心里头那个激动啊,一把就把李敏搂进了怀里:“我的娇娇,你可算回来了。”

李敏和李讷两姐妹就是在这儿碰面的。刚开始,李讷有点害羞,不好意思叫李敏“姐姐”。后来,在毛主席的鼓励下,她才鼓起勇气,小声地叫了声“姐姐”。

【手心手背都是肉】

李讷是毛主席的小闺女,特别受他疼爱。她是在毛主席身边一点点长大的。李讷记得,自己学会说的头一句话,就是喊:“爹,咱去遛弯儿。”每次想起这事儿,李讷的脸上都会露出那种小女孩特有的甜笑。

那时候,毛主席在延安天天忙活着大堆大堆的国事,所以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刚做好的热饭菜,端上去没多久,就又凉飕飕地被端下来。不知道反复热了多少回,毛主席才能腾出空来,匆匆吃上几口。

毛主席平时休息的时间真的不多,他经常一坐就是好几个钟头,连动都不动一下。到了晚上,大家都睡下了,他却还在忙活着,没顾上休息呢。

时间一长,毛主席的身体肯定撑不住,他身边的警卫员都特别操心他的健康状况,想各种法子调整他的生活作息。这时候,李讷的作用可就大了。

大家都清楚,毛主席特别疼爱李讷。每次李讷去找他,他都会立刻放下手头上的事情,把李讷搂在怀里,跟她玩耍逗乐。

这个新发现让警卫员们好像瞧见了赢的希望,之后每当毛主席又连续工作很久不停歇时,他们就会去把李讷带进来。小李讷特别乖,她会拽着毛主席的手,非要拉着他往屋子外面走。

在毛主席的窑洞外面,经常能看到大手牵着小手在院子里悠闲地溜达。有时候,还会瞧见毛主席在前面边走边琢磨事儿,李讷就模仿着毛主席,背着小手,低着头,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一副小大人的样子,把周围的人都给逗笑了。她呀,就成了毛主席身边的小乐子。

两个小丫头片子刚开始那会儿,也免不了拌嘴吵架。碰到这种情况,毛主席就会用他的风趣和智慧,巧妙地解开姐妹俩之间的疙瘩。

他不会老是纠结谁对谁错,也不会偏向哪一边,毛主席心里头,她们俩都是一样的重要。“作为姐姐,你得给妹妹树个榜样”,“作为妹妹,你得听姐姐的话。”

毛主席跟两个人讲话时,虽然说法不一样,但心里想的是一码事。打那以后,俩小姐妹的感情变得更好了。

【贺妈妈】

李敏回到毛主席身旁后,一有空儿就会在假期跑去上海,看望并陪着贺子珍。这样一来,她还成了毛主席和贺子珍传递消息的人。

他们还是会相互惦记,给对方送点家乡的土特产和小玩意儿啥的。虽然两人的关系没以前那么近了,但他们那份深厚的革命情谊,一直都在。

放假时,李敏打算再次去上海看望贺子珍。这事儿一传开,李讷也吵着要去,毛主席听了后,一口答应。李讷对哥哥总提起的贺妈妈特别感兴趣,记得毛岸英从苏联回来后,李讷老缠着他,问东问西,想了解苏联那边的生活。

妹妹问起:“贺妈妈近况咋样?”毛岸英一听,笑着摸了摸李讷的小脑袋,答道:“贺妈妈挺好的,有空你可以去瞧瞧。”李讷听了,就把这事儿默默记在了心里。

一到上海,贺子珍瞧见除了李敏,还有个可爱的小姑娘,心里头一下子就明白了她是谁。她赶紧走过去,轻声细语地问:“你就是娇娇的妹妹,李讷对不对?”

李讷有点害羞地点了点头,心里想着爸爸的交代,接着说道:“我和姐姐是来看您的,代爸爸向您问好。”听到这话,贺子珍笑得更加灿烂了,领着她们进了家门,为了欢迎她们的到来,准备了一大桌美味佳肴。

那时候,上海的大街上常能看到一个女人带着俩小姑娘,这儿逛逛那儿溜溜,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但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眼瞅着就要开学了,俩孩子万般不舍地告别了上海。

年纪大了,贺子珍心里头越发想回南昌老家。好不容易得到允许,她就赶紧收拾东西上路了。一回南昌,她就碰到了好多以前一起打仗的老战友、老朋友,那些孤单的日子一下子就被笑声和聊天声填满了。

1958年,李讷也抵达了南昌,心里一直惦记着贺子珍,还有在上海一起度过的日子。“妈,我是小讷,专程来看您。”贺子珍这才回过神来,眼眶立马就湿润了。她赶忙把李讷迎进屋,问长问短,那亲密劲儿,就像真正的母女重逢一样。

【总结:】

尽管这三个孩子并非贺子珍亲生,但她对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总是给予满满的关怀与疼爱,把自己那份无私的爱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他们身上。

听到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消息,贺子珍眼泪直掉,“岸英这孩子,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到处漂泊无依,好不容易盼来了解放,现在又这样走了……”她心里是真替毛岸英难过,也真心把毛主席的孩子们都看作自己亲生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