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清明祭英烈:追溯唐河烈士的英勇故事

史海品茗阁 2025-03-29 14:35:33

每年的清明节,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

有人认为这是仪式感太强的形式主义,有人则认为这是缅怀先烈、传承精神的必要举措。

就在不久前,一支特殊的队伍踏上了前往广西的旅程,他们的目的地是几座烈士陵园。

烈士家属前往广西祭拜

队伍中,有年迈的父母、有白发的老者,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期盼。

领队的是唐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领导杨海波和唐河革命纪念馆馆长薛军,他们带领着九个烈士家属,一行22人,前往广西龙州、宁明、靖西几处革命烈士陵园。

每一步都走得沉重而坚定,因为那里长眠着唐河籍的英雄烈士。

据说46年前的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有1324名唐河籍解放军官兵参战,22名英烈在这场战役中牺牲。

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每次提及这些名字,家属们的眼中总会泛起泪光。

带他们前往烈士陵园,不光是一次简单的祭拜,更是一次精神之旅。

唐河籍烈士的英勇事迹

唐河的土地曾经孕育了无数英雄,如东王集乡郝店村的郝修常烈士,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临港街道刘庄行政村北郭湾村的郭永金烈士,被部队追记一等功,还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荣获“一级战功”的昝岗乡李春举烈士,他们都是唐河籍烈士的典型代表。

在46年前的战场上,他们凭借着心中的信念和勇气,奋不顾身地冲锋陷阵,为国家的安全和尊严贡献了自己的一切。

现在,这些烈士的名字被铭刻在墓碑上,每一块墓碑都是一段悲壮的历史。

在广西的这几座烈士陵园里,他们的英灵得到了安息,但家乡人一直没有忘记他们。

每年的清明都会有这样一支队伍,带着敬意和怀念,前来祭拜。

宁明烈士陵园的肃穆氛围

宁明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城的西南郊,山清水秀,庄严肃穆。

这里安葬着794名革命烈士,其中有11名唐河籍烈士。

团队抵达宁明烈士陵园时,天边刚刚泛起了鱼肚白,整个陵园显得尤为肃静。

每一位烈士的墓碑前都有一个小小的台阶,烈士家属们依次上前,轻轻抚摸墓碑,泪水不由自主地滑落。

他们低声絮语:“儿子,你安息吧,家里一切都好。”有的家属手握着烈士的遗像,仿佛亲人在身边一样。

杨海波副局长和薛军馆长则在一旁默默陪伴,时不时地递上纸巾或帮忙扶一把,动作温柔而低调。

庄重的祭奠仪式

在郝修常烈士的墓前,杨海波副局长为烈士献花、焚香,同时带领大家举行庄重肃穆的祭奠仪式。

人们擦拭墓碑、敬酒、上香,以最高的家乡风俗礼仪向烈士们表达敬仰。

祭奠仪式结束后,大家都在墓前静静站立,回忆着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家属们对烈士的思念浸润到了每一个细节中。

有人轻轻整理着墓前的鲜花,有人则把家乡带来的特产摆在墓前,那些曾经在战场上奋斗的烈士们,仿佛在这一刻重新回到了家乡。

烈士精神的传承

这次祭拜不仅只是一次简单的缅怀,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不仅仅是单纯的历史记录,更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他们的牺牲让我们明白了和平的珍贵,他们的奉献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唐河人努力奋斗。

唐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此次前往广西烈士陵园祭拜,不仅体现了对烈士家属的深切关怀,也彰显了对烈士的敬重。

每一位唐河人都应牢记这些英雄的名字,他们为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清明节再度来临,这场无声的祭拜之旅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与国家的尊严。

在这个充满温情的节日里,我们不仅缅怀逝者,更反思自身的责任。

烈士们的英勇故事告诉我们,和平来之不易,珍惜当下,努力奋斗,才是对烈士们最好的回报。

以后的清明节,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应记住这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献身的英烈。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感受到一种无言的力量,这种力量在时间的长河中汇聚,激励着每一个人。

烈士们的精神将永远在人们心中闪耀,这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财富。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