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丨美关税严重波及汽车业,或使全球产业链“大迁徙”?

My车轱辘 2025-04-09 11:09:55

美国近期加征关税的政策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25%的关税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同样剧烈。该关税不仅针对整车进口,甚至细化到了零部件,只要非美国本地生产,均需加征关税。

众所周知,美国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销售市场,除了本地汽车产业发达之外,许多海外车企如丰田、本田、日产、现代都对美国市场有较高的依赖度。各大车企不得不迅速采取措施应对此次加征关税引发的产业“地震”。

01

抗争或妥协,均无法抵消影响

通过观察,各家车企的做法可以主要分为“抗争派”和“妥协派”。

其中“抗争派”以德系车企为代表。大众集团计划对在美国境外组装的车辆加收进口费用,奥迪汽车则计划暂停交付4月2日后在墨西哥及海外装配并运抵美国港口的车辆。有消息称,梅赛德斯-奔驰也正在考虑从美国撤出其利润较低的入门级汽车,但这一消息并未得到官方证实。

除此之外,部分豪华车企如阿斯顿马丁、法拉利、保时捷等都在考虑提高在美国的车型售价以抵消关税带来的影响。而更激进的要数捷豹路虎,直接宣布从4月7日起暂停向美国出口汽车,为期一个月,同时考虑提高售价、转向其它市场等措施以抵抗关税带来的冲击。

不过,虽然“抗争派”并不打算轻易向加征关税妥协,但若长期化,难免还是会受到影响。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由于德国车企供应链深度嵌入北美市场,若该关税政策持续,德国汽车产业将面临“毁灭性”打击。

“妥协派”则以日韩车企为代表。丰田计划承担因关税政策增加的额外成本,暂不会调整汽车售价,而是通过削减成本和提高效率来应对关税影响,财经专家预计这将导致丰田利润下降30%。现代汽车则宣布投资90亿元在美国建立产能达120万辆的整车生产基地,并投入60亿元提升电动车关键零部件的本土化生产比例。

美国市场占日本汽车出口总额的28.3%,同时涉及500万就业人数;韩国去年对美国的汽车出口更是占整体汽车出口的49.1%。这导致他们在推出应对措施时必须小心谨慎。

此外,加征关税不仅让海外车企苦不堪言,对本土车企的影响也相当剧烈。美国市场销售份额第一的通用汽车集团供应链贯穿整个北美,生产设施则分布在北美、墨西哥和加拿大,因此同样受到了加征关税的影响,只能计划将生产和供应链迁移回美国。

中国车企虽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并不大,2024年中国车企对美国出口车辆仅为11.6万辆,占中国汽车总体出口数量的1.81%,但这对正在深化出海战略的中国车企来说也是一个噩耗。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美国此次加征关税对全球汽车产业来说都是一次“地震级”的打击。长期来看,各家车企必会将产业链进行重组以避开高关税的影响,这将会使得全球汽车产业重新洗牌。

02

若高关税持续,全球产业格局必将洗牌

若美国持续高关税政策,为保证美国市场份额同时降低关税影响,各家车企的产业链几乎只有向美国本土转移一种选择。除了现代汽车集团之外,丰田也将其位于墨西哥瓜纳华托工厂的Tacoma皮卡生产线转移至美国得克萨斯州,同时要求其日本供应商将变速箱和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产能转移至美国本土,将美国产零部件比例提升至70%。此外,本田、Stellantis、雷诺日产联盟、福特集团等也都纷纷采取不同措施把产能回迁至美国。

中国车企应对此问题的处理则相对灵活,比亚迪、长城汽车、上汽集团等出海大厂正在加快在东南亚、欧洲建厂,远离这个是非纷争之地。

然而,供应链重构并未易事。历经数十年形成的北美一体化供应链在加征关税的影响下被强行割裂,不仅导致许多车企的零部件供应短期中断,同时也造成了生产成本的永久性上升。

对消费者来说,未来美国新车的均价必定会上涨,尤其是主要依赖进口的低价车型,从而导致中低收入人群的购车需求急剧下降,市场容量或会因此萎缩,最终削弱美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这场关税风暴正撕裂全球汽车产业链,德日韩车企或迁厂或提价,却难逃成本飙升;美国本土供应链看似回流,零部件价格却反被推高,最后导致消费者被迫为此买单。可以预见,未来全球汽车产业链格局将会重新洗牌,只是在这场动荡之下,似乎并没有真正的赢家。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