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麦肯齐·伊格伦,在美国《1945》网站刊出了一篇题为“俄罗斯和中国军事生产激增,美国军方为何感到震惊”的文章,警告美国重视国内军工产业。
文中宣称,俄罗斯去年在俄乌冲突中损失了超过3000辆坦克,但如此巨大的损失并未影响俄罗斯持续作战,因为俄罗斯国防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制造作战车辆与弹药。
根据美军欧洲司令部司令卡沃利将军透露的估测数据,俄罗斯今年预计将生产1500辆坦克以及大量装甲车、战术弹道弹道等装备,而美国每年仅生产135辆坦克。
同时,美国欧洲司令部估计俄罗斯的大口径炮弹产能,将达到每月25万枚,接近美国和欧洲总和的3倍。
在讨论完俄罗斯如何动员国内军工产能之后,文中还莫名其妙地带上中国,声称中国虽然“目前并未卷入热战”,但中国工业已经做好“在必要时支援战争”的准备,仅中国的造船能力就已经达到美国的200倍,令美军感到难以置信。
借这番言论,文章作者试图劝说美国维持高国防预算、强化本国国防工业,恢复所谓的“威慑能力”,确保美国“永远不被击败”。
很显然,这篇文章想要鼓吹中美俄军备竞赛的“新冷战”思维,迎合特朗普政府的制造业回归政策,为美国重回大国竞争赛道铺垫基础。
但结合历史来看,今天的美国恐怕无法重新动员起军事产能,开启一场新的的军竞赛,所谓的“美国永远不被击败”,只不过是一场幻梦而已。
01.美西方有严重战略误判
首先,从美国对俄军事产能的惊讶,我们就能看到美国及其盟友的第一个问题——严重的战略误判。
在过去三年的俄乌冲突中,西方对俄罗斯的军工产能判断,其实经历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三年前,西方各国一度认为,俄罗斯会因为制裁迅速丧失军工产能,在短期内溃败。
2022年3月份,俄乌冲突爆发还不到1个月,美国国防部的一名高级官员就对外透露称,经过开战初期的高强度战斗,俄罗斯精确制导弹药库存已经耗尽。
绍伊古参观弹药生产线
2022年5月9日,冲突升级刚刚两个半月,英国情报部门又对外放出消息称,俄罗斯精确制导弹药库存已经耗尽。
到了2022年9月份,更是有分析指出,俄罗斯常规弹药库存将在年底耗尽,火炮与装甲车辆也将损失殆尽。
2022年底时,西方通过俄罗斯空袭乌克兰的导弹碎片,判断出俄罗斯大量使用新生产的导弹,但仍未重视其中透露的信号,反而认为俄罗斯已是强弩之末,无储备可用。
直到2023年6月份,乌克兰夏季大反攻彻底失败,俄罗斯完全占据战场主动权之后,西方舆论界才开始意识到低估俄罗斯的军事产能,开始重新重视俄罗斯,寻求进一步强化自身产能支援乌克兰。
美国援助乌克兰的弹药
在这个过程中,美西方在政治判断中表现出了极端的自大与傲慢,过度高估制裁的作用,过度低估俄罗斯国内动员能力,这让俄罗斯在冲突第一年,西方各国援乌力度未达顶峰时,以较小的压力重构国内产业,调集资源倾斜军工产业。
等待西方开始寻求强化自身产能,并向乌克兰输送更多武器时,实际上已经慢了俄罗斯一步,战略误判导致丧失先机,是西方现在只能“望产能兴叹”的一大原因。
但这也还只是原因之一,我们在2023与2024年看到,欧盟仅能交付30%承诺援助弹药、美国寻求韩国购买炮弹援助乌克兰等事件,显然不仅仅是战略误判所造成,在其背后,还隐藏着更为严重的问题。
02.政商矛盾在拖后腿
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在意识到俄乌冲突无法短期结束后,并非没有规划军工扩产,但西方军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分歧,直接拖住了产能扩张的进度。
在冷战后数十年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中,西方军工企业普遍采取了产能收缩的策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高附加值产品上,对基础产品例如炮弹火药,则仅保留最基本的生产能力。
在这种生产结构下,想要扩张产能需要投入海量资金,并重新招募培训工人,而西方军工企业大多转向金融商业模式,不愿承担高投入带来的商业风险。
一家美国兵工厂的炮弹流水线
再加上西方政客的政策制定容易受到选票影响,在如今经济下行的环境下,所谓的产能扩张政策极有可能是三分钟热度。如果这些政客在应付完政治需求之后,就选择削减采购预算,为了政策目标而投入资金扩大产能的厂商,就很有可能陷入破产危机。
如此双向影响之下,我们就能看到这样奇葩的场景:
在面临一场决定欧洲未来安全局势的冲突时,欧洲军工企业宁可将炮弹单价,提高到与政府追加后的预算相当,也不愿意扩大自身产能;一些企业甚至直接收购别国军工厂,而后附上彼此产能上报彼此政府,在欧盟内部制造出产能暴涨的数据。
西班牙“拓展”系统公司生产的炮弹,该公司已被莱茵金属收购
在面临一场可以帮助美国夺取绝对能源与矿产霸权的冲突时,美国军工企业宁可挪用其他客户订单的武器,也不愿意为了乌克兰大规模扩产;即便扩产的工厂,也远远无法满足前线需求。
因此,对于北约国家来说,直接向韩国这样因为国防需求而长期保持大量产能的国家采购,确实要比自己扩产来的轻松。
03.胡乱施政必得反效
在战略误判与政企矛盾严重拖缓产能的情况下,整个西方世界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喜欢胡乱施政的美国总统。
近期的美国关税之乱,实际上就是特朗普重振美国制造业、强化大国竞争的手段。在特朗普的思维中,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手段降低别国商品市场竞争力,就能扶持起美国本国产业,在重新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之后,美国不但可以通过商品与中国在全球市场竞争,本国军工产能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从而使美国在经济与军事双双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思维有一定的合理性,美国军工产能扩张如此困难,不仅有军工企业轻实体而重金融的关系,还有美国本国制造业空心化、技术工人匮乏的因素,重振制造业,增加美国经济系统中的实体比例,是美国维持军事优势的一大必要条件。
特朗普关税正起到反效果
但问题在于,特朗普直接将关税作为武器,以贸易战为威胁,迫使别国对美国屈服,强迫企业进行产业转移来促进美国制造业回流,这已经超出了保护的界限,直接破坏了全球化时代的国际贸易秩序,违反了市场的客观规律,完全起到了反效果。
这其中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美国当下并无产能,但美国市场却存在必然的消费需求,短期内市场就会出现供需失衡,通胀也将卷土重来。这只会导致美国国内,爆发一场不亚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经济危机。
此外,美国还要面对来自国际社会的回应。目前,中国已经针对美国的不合理关税展开全面反制,欧洲方面也出台反制关税措施,美国已然成为众矢之的,难以达到预想中讹诈全球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过去几年的种种操作与如今这位疯狂总统的影响下,美国绝不可能达成重振国防工业的目的。所谓的“美国永不败”,只不过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