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增材,给自己贴的SLS标签更亮眼了。
连续三年,三款机型,从SLS3540-Pro到SLS2030,再到SLS1518,纵横增材在SLS之路上越发驾轻就熟。以至于,我们几乎忘记了它最初是从SLA起步,而如今已布局SLS、SLA、DLP多种技术,形成完整产品矩阵。
如果要找一家企业与之对标,或许可以称它为“中国版Formlabs”。
回到文章主题,纵横增材近期发布了桌面级SLS 3D打印机 Supermaker SLS1518,售价仅59999元。但在正式介绍这款设备之前,我们先来聊聊SLS 3D打印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选择性激光烧结(SLS)3D打印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最早的3D打印技术之一。其利用高能激光逐层烧结聚合物粉末(如尼龙)成型,无需支撑结构,可制造复杂形状,且成品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高温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轻量化支架、发动机部件)、医疗(定制假体、手术导板)、汽车(功能原型、终端部件)及工业设计(复杂结构件)等领域。
从设备形态来看,SLS 3D打印技术正呈现“大型工业级”与“小型桌面级”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大型设备追求多激光器、大尺寸和自动化,以满足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对复杂结构件一体化成型的需求;另一方面,小型设备则注重低成本和易用性,通过模块化设计和简化后处理,降低中小企业和教育机构的使用门槛。
在这一细分领域,我们明显感受到市场对小型设备的需求增长。然而,过去市面上的设备大多是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工业级产品,而少数桌面级设备主要由美国厂商Formlabs主导。然而,随着纵横增材的出现,迅速填补了国内桌面级SLS 3D打印市场的空白,并且相比国外进口产品更具价格优势。
近三年来,纵横增材的SLS 3D打印设备每年迭代一次,价格也越来越亲民,真正实现了让更多人用得起。2023年的SLS3540-Pro售价39.8万元,2024年的SLS2030降至19.8万元。而2025年,本以为SLS1518这款新品会定价在10万元以上,结果价格直接被压到了59999元。
纵横增材将SLS1518称为第四代SLS技术的集大成者,那么它究竟有哪些不同之处?让我们一探究竟。
1. 硬核性能升级,突破行业瓶颈
配备5W高功率激光和工业级振镜系统,激光能量密度较传统设备提升90%,结合自研切片算法,可精准控制±0.1mm的成型精度,即使是镂空网格、薄壁管道等复杂结构件也能稳定成型,表面粗糙度低至Ra 12μm。
此外,设备支持可持续供粉,并预留氮气接口,可在打印过程中实时补粉,确保PA11、碳纤维增强材料等活性材料实现零氧化烧结,良品率提升至98%。
2. 智能化生产闭环,降本增效利器
其全自动后处理系统集成清粉、筛粉、混粉功能,配备10L大容量粉末仓,支持连续生产,不仅降低了60%的人力成本,还将材料浪费率控制在5%以内。
此外,设备配备7英寸工业级触控屏,内置健康监测系统,可实时预警激光功率衰减、温度波动等异常,大幅提升40%的运维效率。
3. 场景化设计,匹配中小企业需求
SLS1518不仅具备紧凑型结构,机身尺寸600×550×800mm,适配小型厂房,同时支持模块化扩展,可选配多材料切换模块,使单台设备即可满足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需求。
此外,其能耗优化设计使平均功耗仅800W,并配备智能休眠模式,有效降低能耗,全年可节省电费超过万元。SLS1518是一款极具性价比的机器,能够兼容多种材料(PA11、PA12、TPU、CF、GF),以下是该设备的完整参数信息。
作为当前最具成本效益的专业SLS 3D打印机之一,SLS1518即将在2025 TCT亚洲展首次亮相。事实上,其价格远低于Formlabs的Fuse 1,甚至不到其三分之一,使其成为企业和专业人士以低成本获取工业级打印能力的理想选择。当然,从尺寸来看,SLS1518虽然比Fuse 1小一些,但如果需要更大尺寸,可以选择SLS2030,价格同样更具优势。
除了SLS1518,纵横增材已构建涵盖快速原型、精密铸造、终端零件生产的完整产品矩阵。在即将到来的TCT展会上,我们还有机会看到以下设备:
工业级SLA系列
Supermaker SLA300/SLA400:提供多种成型尺寸选择,支持高温树脂及特殊树脂,适用于汽车灯具模具、艺术品铸造等应用,表面精度可达±0.05mm。
连续打印-下沉式DLP系列
DM200/DM400:搭载4K超清光学引擎,层厚精度达50μm,专注于牙科正畸模型、手办等领域,单件成本仅为传统工艺的1/3。
SLS量产机型
SLS2030:售价19.8万元起,适用于中小型尼龙件量产,开机成本低至400元/批次。SLS3540Pro:成型尺寸350×350×400mm,年产能超万件,满足航天级复合材料的批量生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