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9年非瘟疫情以来,曾经占领半壁江山的中小型猪场快速退出生猪养殖行业。其中原因,既有疫情风险的无奈,也有自身发展模式的错误,这个系列的文章总共有十篇,系统化的给大家解释清楚,中小型猪场退化的原因,以及现在还存在的中小型猪场,接下来需要转型的方向。
我是猪哥靓,本文是中小型猪场连载系列文章的第二篇,非瘟时代前的降成本与赌行情,系列文章的目录索引我贴在下方了。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本系列文章先对中小型猪场,专业型猪场,集团公司三个群体进行定义。
说起非瘟时代以前的降成本,在所有同行都完成了母猪更新,设备迭代后,接下啦再降成本的方向,大家不约而同的放在了饲料上面,毕竟所有的养殖成本里面,饲料是大头,是个人都想得到从饲料上面下文章。
那些年,饲料降成本的那些事
饲料上面要降成本,这事很费脑子,因为这是专业的配方师干的事情,我们一个养猪的,计算这个很吃力,而且还有现实的问题,就算你用其他原料代替玉米和豆粕,也还面临采购困难等问题,于是大家又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稀释法,操作的原理就是,我饲料先配好,配成全价料后,再按比例配进去廉价原料。主要以发酵饲料为主,用当地市面上能够买得到的,地瓜和芋头的边角料,或者豆腐渣,过期食品,还有地瓜渣,木薯渣这些,进行发酵,发酵好了后按比例搭配到配好的全价料里面,搅拌搅拌,喂猪。长速慢一点就慢一点吧,反正也没有价钱,拖着拖着也就拖到猪价上涨了,猪价一旦涨过成本线马上就可以转型喂配合饲料了。
在那个阶段,喂发酵料的方案很普遍,那为什么发酵料最后没有普及呢?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操作麻烦,耗费人工,发酵原料的采购量少了工资和油钱都合不出,采购多了又不好保存,一次性发酵的量太大了产酸严重,发酵料也会变质。后面虽然也兴起了一阵购买干燥好的酒糟,越南进口木薯渣一起发酵的潮流,但是最终还是败在了成本上面,小众原料之所以会成为小众原料,一定有他自身这个或者那个的问题价格波动大就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用的人一多价格就很离谱了。
第二点:技术不成熟,思想观念落后,现在反过来看待发酵饲料,其实发酵只有两个作用,
一个是作为一种保存手段,比如玉米采收回来后,我们可以把他晒干进行保存,也可以给他粉碎后加入菌制剂发酵进行保存。如果我们采购干燥的木薯渣,酒糟粉这些原料回来,加水搅拌再加发酵剂去发酵,就方向走偏了,成本居高不下。
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利用菌制剂改善猪的表观,猪看起来健康度更高,粪便松散,粪便几乎没有臭味,这些特点其实完全可以直接在猪饲料里面拌入成品的发酵剂就可以实现,不需要这么辛苦的去自己发酵原料的,一千斤饲料加个十块八块的菌制剂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可惜时间都过去十几年了,市场上卖发酵饲料的,还是存在很多人,连宣传的方向都还没有变,代替饲料,增加饲料利用率,粪便不臭,猪只皮红毛亮。
其实发酵料是个好东西,前提必须得是你周围有这些原料资源,足够便宜的原料资源,便宜到跟不要钱差不多,几百块钱一大车,这事就能干,否则就不能干。
其实玉米豆粕型饲料消化率的天花板非常高,不发酵也是最顶级的,猪这么高的日增重,料肉比还这么低。而且猪本身吸收消化的最大值,这个天花板也是非常高的。玉米豆粕为主要原料的饲料配方已经非常的科学,不需要为了提高那么一点消化率,那点可能有,可能没有的消化率去做文章了(实际上没有) ,卖发酵料去添加到全价料里面,其实完全就是一个忽悠。
说完了发酵料这条增效降本的道路走不通,我们继续说说赌行情这条路,这条路能够走通,但是走偏了。我们在一轮一轮的周期底部选择融资硬扛猪周期,顶不住了退出这个市场的,也就退出了,留下的也都是融资高手了。高手之间的过招,当真是考验内功的。而每次历尽千辛万苦多发举措资金渡劫成功后,又能获取大量的周期红利,不断的刺激我们,加深这种赌性。慢慢的降低成本的冲动就不那么强烈了,反正成本已经降到一定程度了,再降的话又要加强学习管理理念(费脑子),又要提升硬件设备(费钱),搞了半天反而没钱去扛猪周期了都有可能,不如就此稳定下来,去适应这种周期。于是乎,到了周期底部的时候,行业很多人甚至内心充满了兴奋,甚至在猪价开始反弹的时候心里不甘,再多亏半年就好了,再多亏半年就刺激了。。。。。。
事情发生到了这个地步,方向慢慢就走偏了,这也为接下来第四篇文章里面的问题埋下了伏笔,不过下篇文章还说不到这个问题,下篇文章要来说说疫情引来资本进入生猪养殖行业的事情,说清楚了这个事,才能继续说我们赌行情的事。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我是猪哥靓,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