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读《恶意》的时候,被震撼到的原因是如欧亨利小说一般让人出乎意料的故事走向,反转再反转,看得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
近日再读,因为早已知道故事情节,悬疑的味道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透心的寒意。
《恶意》这本小说,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幽微荒诞之处:
男子为何对多年好友痛下杀手且毫不知悔改?
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纠纷吗?或者有何深仇大恨?
当警察对其盘问,犯罪嫌疑人说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一切只因看他不爽!
小说《恶意》是以一起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被杀案为开端。
故事一开始就交代了结局,之后的情节都是在寻找作案动机。
小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野野口修在自己的笔记中讲述了自己去拜访小说家日高邦彦,到发现日高邦彦死亡的整个过程。警察加贺恭一郎根据野野口的笔记、现场情况及一些调查,推断出杀害日高的凶手就是死者的好友野野口,而野野口对此供认不讳。
既然确定了野野口修是杀人凶手,那么作案动机是什么呢?小说第二部分,加贺警官开始调查野野口的杀人动机。
不同于第一部分,野野口对自己的杀人动机缄默不言,却不经意地向加贺透露“物证”的所在地方,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加贺走进自己的布局。
加贺警官在野野口修家中发现大量手稿, 日高的第一任妻子初美的裙子、照片、旅行申请表等,并从日高的行李中发现一盘几年前野野口修进入庭院行凶的录像带及一把有野野口修指纹的刀子。
于是,杀人动机被顺理成章地推断成几年前野野口修与日高的妻子初美暗生情愫,两人私通,计划杀死日高,没想到计划失败,反被日高留下证据(录像带及沾有指纹的刀子),日高以此为把柄进行威胁,窃取野野口修的作品,迫使野野口修成为自己的影子作家。——野野口修从杀人者变成故事中的弱者。
野野口修被逼为日高代笔,写了不少畅销书。直到日高要移居温哥华,野野口修以为替日高代笔就此终止,没想到日高依旧威胁野野口修做自己的枪手,野野口修急之下错杀日高邦彦。
整个杀人动机看似合情合理,且有大量的证据,案子似乎可以结案了。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小说这才迎来了终极高潮。
整个作案动机、所有证据都是野野口修伪造的!
案件的真相是:
野野口修与日高邦彦从小便在一起玩耍,野野口修受母亲影响,厌恶周遭的一切,性格孤僻,作为同学,日高邦彦每天接他上学,带他一起玩耍,事事照顾他。
两人一同升入初中,并都遭受了校园暴力,面对校园暴力,日高邦彦不屈不挠,成为以藤尾为首的校园暴力的主要攻击对象;而野野口修在遭到欺凌后,为了保护自己,从被害者成为加害者,成为藤尾的帮凶,甚至帮助藤尾强暴了少女。
野野口修一直有个作家梦,成年后却成了一名教师,郁郁不得志。而此时,日高邦彦的新书取得了成功,日高也因此斩获作家新人奖。日高的成功刺激了野野口修,他嫉妒日高,但是又迫切希望能通过日高的帮助,实现梦想。
此后,日高的新书一部接一部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而野野口修却只能为儿童杂志供稿。更糟糕的,野野口修患了癌症,生命所剩无几。
从小就瞧不起的人,在小学时,比自己正直友善;在中学时,比自己勇敢坚强;成年后,比自己成功。
野野口修的无耻、失败被日高邦彦的崇高、成功放大。日高邦彦见过野野口修卑劣的样子,掌握着野野口修帮助藤尾强暴女生的关键证据。日高的存在,不断提醒着野野口修不愿提及的过去,以及自己的失败。
日高邦彦一直热情地照顾帮助野野口修又怎样?不断的善意只会衬托出野野口修的自卑与不堪,加深野野口修的恶意。
既然生命所剩时日不多,那么,不如搞臭那个一直以来自己看不惯,比自己优秀、比自己过得好的人吧!
于是,野野口修开始精心布局,他杀死了日高邦彦,但杀死日高邦彦却只是计划的开始,他的终极目的是贬低日高邦彦的人格。
所谓的受害人才是实际上的加害人,这谁能想到?读来让人直呼过瘾!
几年的精心策划,若真相没有被揭露,在野野口修的布局下,日高邦彦将在大众眼中成为一个没有才能却靠影子作家沽名钓誉的卑鄙无耻之徒,而野野口修虽杀害了日高邦彦,世人只会认为日高邦彦罪有应得,野野口修才应享受作家的殊荣,才值得被同情。
日高邦彦的书《禁猎地》中,有这样一段话,说出了他对“恶意”二字最深痛的感悟: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他明明什么坏事也没做,而那些人就是看他不爽,就是要欺负他,日高邦彦早在中学时期就感受到了这样无缘无故的恶意的存在,只是他没有想到,他一直帮助着的好友,心存如此恶意。
日高其实是一个从小就对他人满怀善意,乐于助人的人,他所有作品皆是亲自所写。他不仅毫无理由地帮助重逢的“好朋友”找工作,还帮他隐藏那不能揭露的过去。
可正是这样善意的行为,让野野口修感到嫉妒和自卑,从而产生了杀人的念头。
黑白被颠倒,善意被恶意抹杀,若日高邦彦泉下有知,也会寒了心。
作为正人君子的好友,在野野口眼中有着居高临下的的优越感,于是野野口心中的恶意疯狂滋长。
野野口对日高的憎恨就是:我就是看不惯你,就是恨你,我就是想杀掉你,不需要任何理由。
莫名其妙的恶意,恐怕才是东野圭吾所描写的黑暗人性的可怕之处。
这是怎样的一种憎恨与恶意?
野野口一直对日高很好,但愈是如此,野野口就愈是压抑自己的存在,愈是感觉窝囊和压抑,仿佛只有对方消失了,才能找回自己活着的价值。
这种不知从何而来的偏见,蓦然而生的恶意,令人不寒而栗。
和日高邦彦有类似遭遇的,还有《天龙八部》中的乔峰。
熟读《天龙八部》的读者都知道:乔峰人生的转折点,就是杏子林中的丐帮叛变。
在应付叛乱之中,乔峰的盖世武功、智慧,在江湖上的威信也显露无遗。乔峰有一股慑人的英雄气魄。金庸特地选择了“叛乱”这个场景来展现乔峰的领袖权威。因为在这种危机下能发挥这样的力量,如此使人信服,正因为他平日建立了极高的威望。
但乔峰的领袖天分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时刻,却是他最后一次发挥这个天分了。
乔峰登场的形象,宛若一个被臣民罢黜的君王。
“十方秀才”全冠清布置了一张巨大的网,四长老、耆宿徐长老、马夫人尽数囊括其中,密谋篡立。乔峰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一撸到底,猝然跌入人生最大的低谷:不仅失去了帮主之位,甚至被放逐于族群之外。
他不断追察真相,一次又一次地逼近真相,一次又一次地失之交臂。终于廓清迷雾,才发现躲在背后捣鬼作祟的是未亡人:马夫人康敏。
这一切风雨的导火索,都是源于马大元妻子康敏心中蓦然而生的,没来由的恶意。
这动机比《恶意》中的野野口更令人啼笑皆非、哭笑不得:
康敏之所以不择手段地报复乔峰,竟然只是因为:乔峰在人群中没有多看她两眼!
那年的百花会上,自负姿色出众的马夫人打扮得花枝招展,在一群丐帮帮众中间自然是犹如凤凰立于鸡群中一般耀眼。
马夫人自然是想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大放异彩,让男人们都对他垂涎三尺,以满足自己的那点虚荣心,但是偏偏身为叫花子头的丐帮帮主乔峰却不买她的账。
“你是什么东西,你不过是一群臭叫化的头儿,有什么神气了?那天百花会中,我在那黄芍药旁这么一站,会中的英雄好汉,哪一个不向我呆望,哪一个不是瞧着我神魂颠倒?偏生你这家伙自逞英雄好汉,不贪女色,竟连正眼也不向我瞧上一眼。倘若你当真没见到我,那也罢了,我也不怪你。你明明见到我的,可就是视而不见,眼光在我脸上掠过,居然没停留片刻,就当我跟庸脂俗粉没丝毫分别。伪君子,不要脸的无耻之徒。”
只因乔峰连正眼都没有看她一眼,乔峰就被她骂成了无耻之徒,就像有深仇大恨一般,想方设法地要进行报复。
直至她看到那份有关乔峰身世的信,她想要趁机报复,于是要求自己的丈夫马大元拿着这份信来推翻乔峰,让乔峰身败名裂。
因马大元不肯揭穿,欲壑难填的马夫人便伙同白世镜害死马大元,勾结全冠清、徐长老揭穿了乔峰身世,导致乔峰与阿朱这对佳偶阴阳相隔,生不如死。
康敏全然不会武功,却凭一己之力搅得武林腥风血雨。
她聪明、狠毒、自私、冷酷、敏感、嫉妒、贪婪、偏激、阴暗……
她偷人弑夫、诬陷嫁祸、用毒献媚,极度自私,无所不用其极,且心理变态,这种“得不到就毁掉”的变态心理,着实让人起鸡皮疙瘩。
只因为在人群中没有多看她一眼,便如此处心积虑地报复,做出种种诡异的恶行,让读者对康敏恨得牙痒痒。
幸好,最终她也是恶有恶报,被阿紫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直至看到自己容颜尽毁而一怒而亡,也算是罪有应得,大快人心了!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康敏就是这样一个人。
她可怜,是她自始至终都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她想居于人上,她想锦衣玉食,她想颐指气使……
但现实毕竟不是童话,别说那种人上人的生活,就是幼时最简单的一个想穿一件花衣服的愿望都是那么遥不可及。
幼年的康敏就已暴露出来她人性中可怕的一面。
那时候的康敏,除了天性薄凉,不在乎父亲的死活以外,就已有了一些变态倾向。
七岁时,自己家辛辛苦苦喂的羊和鸡都被狼吃了,从而让自己过年穿新衣服的愿望又难以实现后,她就因此迁怒到别人身上,也不允许邻居姐姐穿花衣服。
于是她除夕夜偷偷潜入邻居家中,用剪刀把邻居姐姐的新衣剪得粉碎,觉得心中有说不出的欢喜,比她自己有新衣服穿还痛快。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到。”
对物如此,对人亦然!
康敏以一人之力把全冠清、白世镜、段正淳、乔峰等诸多江湖大人物玩弄于股掌之间,这是金庸笔下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一个女性形象。
她的冷艳冰霜、她的甜腻放浪、她的工于心计、她的天性凉薄、她的妒山恨海,无不跃然纸上。
虽然全书中她的戏份很少,却几乎可以和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相比肩。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即便最终揭穿了马夫人的真面目,乔峰却依旧茫然。
从头到尾,他全然不知自己因为什么得罪了马夫人。
他固执地一再地追问:“我跟你素不相识,怎说是我害你到今天这般田地?”
乔峰完全想不到马夫人的动机竟然如此荒谬,惨痛的后果与其原因如此不成比例。
马夫人精心布置了一出缜密漫长的复仇计划,只为平复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隐痛:乔峰没有正眼看她一眼。
“你明明见到我的,可就是视而不见,眼光在我脸上扫过,居然没停留片刻,就当我跟庸脂俗粉没丝毫分别。伪君子,不要脸的无耻之徒。”
正如《恶意》中警察对野野口的追问:“就算是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啊?说老实话,我实在找不出任何合乎逻辑的理由。野野口先生,你也是这样吧?或许连你自己也说不清。”
马夫人这莫名其妙的作案动机,和《恶意》中何其相似!
结果的沉重与起因的微不足道,对比之下,形成强烈的荒诞感。
然而现实何尝不是这样荒诞?
决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往往不是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什么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鸡毛蒜皮,不过个人好恶而已,有时候甚至是非理性的。
康敏始终在追求一种更好的生活,始终都想着成为人上人。
可是,她睚眦必报、不择手段的性格,却又注定了她的一生终究是可悲、可叹,而又可怜的。
乔峰一身神力,无所不能,他的一生却毁在了这样一个荒诞的小事上,在他完全不知道的时候,就早早被判了“死刑”。
正如小说《恶意》中,对人满怀善意的日高邦彦遇上了满腹怨念的野野口修,注定不会有好结局。
一个人的恶意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可能是因为别人对他的态度,或者是因为这个世界对他的不公,但你能想到吗?有时候,恶意竟然可以毫无理由。
“一个人的恶意有时候是毫无理由的,可能你对他善良友好,同样也会成为他看你不爽的理由。”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有时候,对他人的热心帮助,不仅不会得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效果,反而会有以怨报德的情况出现。
我们谁也不知道,人性的幽暗森林里到底有什么。
分享时刻
你觉得金庸笔下,谁是第一“恶女”?
给我留言吧~
- End -
欢迎分享朋友圈 公号转载请获取授权
-作者-
悠悠酱,喜欢读书,喜欢旅行,喜欢猫猫狗狗,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火锅重度爱好者。不高冷,却很有态度。世界或许冰冷,内心依然温暖。公众号:陪你走过漫长岁月(ID:sunshine_phuket)。转载请后台联系作者。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