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库尔斯克战场上,俄军以“闪电战”战术发起大规模反攻,迅速控制30个定居点,并俘获约30名北约军官顾问及5000名乌军士兵。

现役中,俄军巧妙地通过地下管道潜入乌军后方,以“蛙跳”战术切断乌军补给线,在地面上,俄军则配合无人机、远程火炮和地面部队的协同打击,重创乌军第116旅精锐部队。
尽管乌军试图利用星链通信发起突袭,但俄军提前破译其加密信号,导致突袭行动沦为“瓮中捉鳖”。
与此同时,北约顾问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与乌军士兵一样,几乎是全军覆没。
明显的,乌军在情报战与指挥体系上都存在致命短板,即便是北约顾问亲临战场,也始终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致命缺陷。

对于乌克兰来说,乌东四州俄军的攻势锐不可当,完全没有抵挡的可能,争取和平谈判最大的筹码就在于库尔斯克,而库尔斯克恰好又是俄罗斯的领土,关键在于,俄罗斯不可能任由乌军占领。
如此一来,俄乌在库尔斯克的较量,不仅仅是军事上筹码的博弈,更直接关乎到俄罗斯大国脸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英国正谋划组建30国“自愿联盟”向乌派遣维和部队,试图通过军事介入打破僵局。

而俄罗斯明确反对北约驻军乌克兰,并认为这是俄罗斯的底线,如果北约真的在乌克兰驻军,则俄乌和平将永无可能。
普京强调,任何外部军事干预都是“对俄罗斯主权的侵犯”,并警告欧洲国家“不要低估俄罗斯的决心”。

现在的情况是,俄军凭借战场优势,几乎完全掌握了战争主动权,而乌军在西方军援断供、士气低迷的困境中苦苦支撑,俄军不仅在与乌克兰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更意味着俄罗斯在与北约斗争中占了上风。

3月18日,普京与特朗普进行长达90分钟的通话,就停火达成初步共识,但双方在核心议题上仍存根本分歧。
普京认为,俄乌停火需以“消除危机根源”为前提,包括北约停止东扩、乌克兰保持中立,并彻底停止对乌军援,俄方还要求对全线停火实施有效监督,防止乌军借停火期重整旗鼓。

而特朗普则认为,“能源基础设施停火”是和平的第一步,后续将推进黑海航运安全谈判。
也就是说,美国在停火方面的条件还是有所保留,并不像俄罗斯一样要求一步到位,当然,炮弹又不是落在美国本土,美国当然不会很着急。
泽连斯基的立场则更为复杂,表面上接受美国提出的停火提议,但坚持谈判需包含欧洲参与,并强调“没有乌克兰参与的协议无效”。

可以看出,对于泽连斯基来说,只能无奈的选择接受现实,但又不甘心成为一个失败者,一边试图拖延谈判时间谋求战争转机,一边又为了应付国内民意进行和平谈判。
但总体而言,乌克兰几乎失去了决定自身命运结局的权力,无论是停火还是继续战争,都由美国和俄罗斯说了算。

即便是俄罗斯已经完全占据了战场主动权,但乌军还是有给俄军完成重大伤亡的实力和能力,就比如在库尔斯克地区,乌军不是在投降,就是在逃亡,但这并不意味着乌军不会利用无人机袭击俄军或者俄罗斯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