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春秋时期),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 “道” 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倡导无为而治。著有《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