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凶日”,记得:1不起、2不出、3不忘、4要吃,尊重传统

松立雪不屈 2025-01-08 11:48:13

我国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因此冬至节气在人们心中意义自然不一般。

南朝古籍《后汉书》中有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古代,每逢冬至节气前后,人们会暂时放下手中忙碌的工作,以便安心休养。

清代乾隆皇帝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活到了89岁,放到现在也是一位高寿老人。相传乾隆皇帝是一位很会养生的皇帝,每年到了冬至节会斋戒闭关,给自己放一个小长假,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对于冬至养生的重视。

冬至,有何说法?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也是我国所处的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交节后,白昼时间会逐渐增长,因此古人还将冬至形容为“阴极之至、阳气始至、日行南至”。

冬至是128年来最早的冬至

在阳历历法中,每年冬至日期基本是固定不变的,于12月21日-23日之中的一天交节,意思是冬至节的起点,可能是12月21日、12月22日或12月23日。

择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依旧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拿最常见的结婚、盖房子、开业、搬家等来说,很少有人会随便找一天进行,一般都会请教家中长辈,挑个老传统里的良辰吉日,以此来讨个好彩头。

“杨公忌”是古人择吉时参照的老传统之一,意思是一年之中有13个日子,古人将它们视为“凶日”,也叫“杨公十三忌”。对此,大型历史丛书《四库全书》中有提到,“世俗多畏杨公忌,通书亦多载之”。

这13个日子具体为(农历)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

明日冬至是“凶日”,记得:1不起、2不出、3不忘、4要吃,尊重传统,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讲究。

冬至1不起:不要起床过早

古书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用句通俗的话来解释,入冬后要重视休养生息,调整自己的起居习惯,要早睡晚起,并且要等到太阳出来后再起床,以免伤及体内正气。

从真正意义上说,冬至前虽说已经入冬,但气温还没到达最低,真正来自寒冬的考验,通常是从冬至后开始的,也是进入寒冬时节的标志。因此,提醒大家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也不要过早起床,可以帮助我们身体更快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冬至2不出:不出远门

都说“冬至大如年”,旧时候,人们对待冬至就像我们现在过年一样,会有很多富有仪式感的节庆活动,比如祭祖扫墓、吃团圆饭等等。平时在外漂泊的游子们也会想方设法回到家中和家人团聚,因此很少有人会选择在这一天出远门。

从节气意义来说,冬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节日,一来要符合冬季闭藏的自然规律,二来也是为随后到来的春节做准备,毕竟冬至过后,距离过年就越来越近了,也到了年尾收官的时候。如果时间允许,建议大家冬至节留在家里,多陪陪家人,一起叙叙这一年的喜怒哀乐。

冬至3不忘:不忘保暖

“数九”是我国民间用来计算寒冬的方法,具体为从冬至交节开始数,每9天为一个九,依次是一九、二九、三九,直至九九八十一天后,就将迎来春暖花开之时。对应的“数九”民谣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明日冬至是数九的第一天,气温或有明显降低,记得关注天气预报,同时做好保暖措施,提前将过冬用的被褥、衣物备好,外出要注意防风防寒。俗话道“善养生者,必养冬至”,在这个特殊的时节可千万别大意了。

冬至4要吃:吃饺子

中国的传统年节离不开食俗,冬至节自然也不例外。民谚中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吃饺子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习俗。一来饺子外形像元宝,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寓意,二来饺子还有“消寒”之意,寒冷的冬至天,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下肚,整个人都会暖和起来。

推荐吃法:芹菜猪肉馅饺子

主要食材:芹菜、猪前腿肉、饺子皮

猪肉切成小块,用搅拌机搅打成肉馅,再加些生抽、蚝油、十三香,敲入1个鸡蛋,分多次加入葱姜水,顺着一个方向不断搅拌至上劲。

芹菜洗干净,放在案板上剁碎,再加1勺食盐抓匀,腌制15分钟,然后冲洗干净,用手攥干水分,加入猪肉馅中。

将肉馅、芹菜碎充分拌匀,再加2勺香油搅匀,锁住水分,然后将饺子馅放入冰箱冷藏1个小时,这样包出的饺子会更加鲜嫩多汁。

最后准备一些现成的饺子皮,取出饺子馅,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包成饺子即可,吃之前再下锅煮熟。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愿冬至,福至,所有美好如期而至!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