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在光明科学城启动建设,这标志着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正式落地深圳。
国立科研机构牵头
央企、国企和龙头企业联动
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组建,联动央企、国企和龙头企业等34家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单位合作共建,将服务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支撑打造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
部分合作共建单位: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招商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深业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光明科学城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新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产业共性问题
搭建6大技术攻关支撑平台
生物制造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当前,生物制造产业发展面临源头创新能力不强、关键共性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针对此,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将打造六大技术平台。
自动化生物制造平台
跨尺度生物多模态验证平台
生产工艺高通量开发平台
中试放大及GMP平台
大规模载体制备与质控平台
生物信息计算支撑平台
这些平台将为加速突破产业前沿技术瓶颈提供硬件基础,围绕绿色低碳、生物农业、医疗健康领域,推动一批示范性成果转化,打造关键技术领先、产业链条完善、竞争优势突出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支撑深圳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国创中心实验室“多联生物反应器”概念图联动光明科学城重大平台
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位于光明科学城的光明银星合成生物产业园内,项目将对原有4.7万平方米产业空间进行升级改造,购置关键核心设备,极大地提升分析设计、构建组装、验证测试和深度学习的能力。
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概念图光明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项目建成后,国创中心将与同样位于光明科学城的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等科教产教平台联动,实现从原创突破到产业发展的上下游协同,加速形成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国创中心实验室内生物发酵罐概念图“我们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产业需求,聚焦生物制造‘1-10’小试中试放大阶段,探索将原有从实验室到企业的线性转化模式,转变为非线性互动式模式,推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创中心主任刘陈立表示。深圳再添“国家队”新成员
近些年,深圳先进制造的创新力竞争力正不断增强。目前,由深圳市牵头组建或者参与联合共建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已有到3家。
2020年,位于龙华的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获批,是深圳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国家在医疗器械领域设立的唯一的创新中心。
2021年,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获批。由深圳市政府与多所高校发起,联合多家5G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共同成立的,是目前我国在5G移动通信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2022年,四川新视创伟超高清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广东博华超高清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其股东单位充分汇聚了四川、广东深圳等地区的行业创新力量。
据悉,这3家创新中心均为国家工信部批复设立,是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下设立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而此次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由国家发改委在2023年7月批复设立,是国家批复的第10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也是深圳市唯一一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未来,随着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的建立,将极大提升深圳、广东乃至全国生物制造产业的源头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生物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内容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