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原生家庭的影响并非无法改变

育娃秘籍库 2025-03-22 20:44:49

不久前,我与好友小李聊起了他的烦恼。

小李在单位里工作勤勤恳恳,但总觉得自己很难融入同事的圈子。

他说:“我小时候家庭不幸福,父母总是吵架,导致我现在总觉得自己不够好,难以表达自我,总怕说错话。”这让我想起了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其实,小李的困惑并非个例,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那么,原生家庭真的对我们的一生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吗?

让我们跟随阿德勒的观点,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从弗洛伊德到阿德勒:原生家庭影响的不同解读

弗洛伊德的理论相信,童年的经历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潜意识,进而影响一生。

比如,小李因为小时候见多了父母的争吵,长大后在工作中也陷入了人际交往的困境。

按弗洛伊德的说法,那些深埋的童年记忆,其实一直暗示着你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

而阿德勒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在他的《自卑与超越》中,他强调了个体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我们并非完全被过去所束缚,一个人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

阿德勒相信,过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个人如何理解和回应这些经历。

个人成长:不仅仅是原生家庭的产物

我另一个朋友小张,童年也是在并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但他总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开始我一度很疑惑,直到他跟我分享说:“小时候家里再怎么吵,我都告诉自己,我将来要过上完全不同的生活。”小张从未因家里争吵而自怨自艾,反而把这些经历当作自己努力改变未来的动力。

阿德勒也正是这么认为的。

他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在成长过程中找到积极的生活目标,并为之奋斗,决定了他能否超越原生家庭的影响。

我们成长的轨迹中不仅有家庭,还有朋友的影响、社会的经历、以及自我认识的变化,这些都在塑造我们的个性和命运。

如何利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看待原生家庭

在和小李的交谈中,我建议他尝试用阿德勒的观点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提到,很多时候我们看似受制于过去,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来指引自己。

我们的行为、情感本质上是由目标决定的,而不是过去的经历。

比如,小李可以反思自己在工作中害怕表达的原因是不是他担心会被别人否定。

真正的原因并不是童年的阴影,而是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能力改变这种状况。

因此,找到一个积极的目标,比如增强自信心,学会接受别人可能的批评,努力改进自己,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方式。

自我疗愈: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回到小李的故事。

有一次,小李决定报名参加一个公众演讲课程,虽然开始几次他的表现并不理想,但他没有放弃,反而每一次都在总结自己的不足,逐渐建立起自信。

他向前看,用行动去改变自己,让过去的经历变成他的动力。

阿德勒说,人是“自我决定”的动物,我们完全有能力选择对过去的看法和回应方式。

纠结于寻找问题的根源往往只会让我们陷入更多的怨恨,反而耽误了我们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学会自我疗愈,摆脱对原生家庭的过度归因,这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在两代人之间建立更好的关系。

升华主题:重新理解我是谁

与小李彻夜长谈后,他终于明白,自己不必总是对原生家庭心存芥蒂,他完全可以选择重新理解与定义自己的生活。

曾经的阴影已经过去,现在就是他构建新生活的起点。

阿德勒的观点让我们知道,生活中虽然会有种种困惑与不幸,但重要的是我们怎么看待这些经历,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它们。

过去不能回头,但我们可以用心选择未来的方向。

每个人都不是原生家庭的简单复制品,而是一个独立的、自我主宰的人。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到底向往怎样的生活。

是被过去束缚,还是迎接新的希望?

这不仅是对原生家庭的一次重新审视,更是对自我的一次全新追求。

陪伴小李走过这一段成长的旅程,我同样也学会了,过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赋予它意义,并选择一个我们愿意为之努力的未来。

0 阅读:0

育娃秘籍库

简介:分享实用有效的育儿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