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她的人生就像一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电影。
曾经,凭借一部电影火遍全国,摘得影后桂冠。
大文豪郭沫若亲自为她题词,周总理曾邀请她一起跳舞。
没想到她在退休后坚定地去了美国,快八十多岁了,明明有儿有女却又回来住养老院。
这一系列的迷惑操作让网友们摇摆不定,有人骂她“吃里扒外”,也有人夸她“不忘初心”。
当试着去理解这位传奇女性背后的真实想法和选择时才发现,她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人民艺术家
1960年,电影《红色娘子军》红遍中国,充满力量的音乐和娘子军们英勇的身姿,让当时的观众印象深刻。
扮演女主角吴琼花的祝希娟,也因此迅速走红。
祝希娟出生于1938年,那时候正值战争年代,她的童年生活并不平静。
她的父母,一位是同济大学的教授,另一位是小学老师,即使在那个不太平的年代,也特别重视她的教育。
他们希望她长大后能为社会做贡献,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然而十四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的命运。
著名导演赵丹相中了她,让她在电影《为孩子们祝福》里演了一个小角色。
这次意想不到的“触电”体验,让她开始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祝希娟高中毕业那年,没听爸妈的话,坚持要考上海戏剧学院的表演系。
在她父母看来,当演员不稳定,最好找个稳当又有面子的工作。
可祝希娟太喜欢表演了,谁也拦不住。
在上戏的四年里,她拼命学习各种表演知识,还积极参加各种演出,一点点提高自己的演技。
她心里明白,要在竞争激烈的演艺圈里立足,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行。
从学校毕业后,她进入了上海青年话剧团工作,从此开始了她的演艺之路。
1959年,大导演谢晋正忙着给电影《红色娘子军》选女主角,电影改编自剧本《琼岛英雄花》。
为了找到完美的“吴琼花”,导演谢晋几乎走遍了全国的艺术院校,试镜了数不清的女演员,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去了上海戏剧学院看学生们排练。
当时祝希娟在舞台上的表演特别有激情,也很有爆发力,一下就吸引住了谢晋。
他后来回忆说,那时候祝希娟正在和同学一起排练,她那“火辣辣的眼神”让他一眼就认定了,这人就是他要找的吴琼花。
能被谢晋导演选中,对于祝希娟来说,机会难得,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考验。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祝希娟在拍摄前特地去了海南岛,和当地人还有当年的娘子军老战士们一起生活,体验她们的生活,学习她们的战斗精神和习惯。
她一遍又一遍地研究剧本,不厌其烦地练习每个动作和眼神,努力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完美地展现出来。
1960年,电影《红色娘子军》一经推出,就引发了空前的观影热潮,总共有6亿人次观看。
这个成绩即使放在现在也很了不起,更何况是那时候!
祝希娟也因为自己出色的表演和对角色恰到好处的演绎,荣获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成为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获得这个荣誉的女演员。
当时,她仅仅只有22岁。
颁奖典礼上,她荣幸地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会见,总理还邀请她一起跳舞。
更令人激动的是,著名诗人郭沫若也为她题词留念。
这些殊荣不仅是对她个人的高度认可,也赞颂了那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成名后的祝希娟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名气冲昏头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之后又接连拍摄了《啊!摇篮》、《模范丈夫》等许多优秀的电影。
与此同时,她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那就是与画家候烽民喜结连理。
他们兴趣相近,彼此欣赏和扶持,携手度过了人生中的许多岁月。
结婚之后,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家庭生活美满幸福。
1983年,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深圳经济特区就像一块充满希望的试验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入。
祝希娟也看到了其中的机会,非常有远见地选择离开上海,来到深圳寻求发展。
在深圳,她承担了重要责任,先后担任了深圳电视台的副台长和电视艺术中心的主任等职位,为深圳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让深圳电视台摆脱了默默无闻的状态,成长为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媒体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她还主导制作了许多广受欢迎的电视剧,并且多次获得包括飞天奖在内的国家级重要奖项。
背井离乡
不过,在深圳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祝希娟的下一步行动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选择去美国闯荡。
一九九八年,退休后的祝希娟,并没有安享晚年,而是不顾家人朋友的好意劝说,坚定地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旅程。
她希望能到美国学习更前沿的电影拍摄技巧和创作思路,同时也能把优秀的中国文化介绍给全世界。
她在美国创办了一家电影公司,专门拍摄展现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人生活的影片。
不仅如此,她还参与制作了像《北京人在纽约》这样的影视作品,努力通过电影电视来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祝希娟在美国生活了近二十年,这段时间里,她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生活也充满了各种滋味。
她努力学习并适应美国的生活和文化,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地向美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
但是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以及市场环境的限制,她在电影事业上并没有达到她期望的成就。
回国养老
2016年,已经78岁的祝希娟决定回到中国定居,这件事引来了许多议论和不同的看法。
一些人怀疑她曾经“崇洋媚外”,觉得她在国外赚了钱,现在却回国安享晚年。
另一些人则批评她住条件很好的养老院,认为她享受了特殊的照顾。
面对各种各样的疑问和不理解,祝希娟没有过多争辩。
实际上,她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平静地度过晚年,不想给子女带来额外的压力。
她选择悄悄回到中国,与爱人相伴,一同住进养老院,过起了平淡而朴实的生活。
回到国内,祝希娟并没有完全离开大银幕,还是会参与一些电影拍摄,继续以自己的努力支持中国电影的发展。
2024年,北京国际网络电影节颁发给祝希娟“终身成就荣誉”奖,这是对她演艺生涯最高的赞扬,也终于让她摆脱了长久以来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从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精彩演出,到后来致力于文化交流传播,祝希娟一生都在挑战自我,默默地为中国电影和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永远向前进”的精神,是她人生的座右铭,也鼓舞着无数后辈。
结语
祝希娟的人生经历十分精彩,堪称传奇。
她曾经是那个特殊年代的杰出代表人物,后来又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浪潮,成为敢于创新和实践的先驱。
她的故事是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生动写照。
那么,关于祝希娟的人生道路,你有什么看法?从她的人生经历中,你能观察到哪些时代的影响?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见解。
信息来源:人民艺术家杂志.《新中国22大影星之二十一,新中国第一位百花影后——祝希娟》.2019.01.18
信息来源:光明网.《这个展览,带你感受余淑珍、祝希娟、郭怡孮三位“80后”的艺术人生》.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