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Python的新手,对变量这个概念的理解似乎是第一个门槛。其实,不光是Python,学习任何一门高级编程语言,比如C/C++、Java等,也是同样的问题。
变量按照其存储的内容的类型,分为整型、浮点型、字符型、集合型等;变量按照是否可变(这点最奇怪,新手估计要挣扎好久),又可以分为值类型(也叫不可变类型)和引用类型(也叫可变类型)。
Python作为一门动态类型语言,一个变量可以一会儿是整型,一会儿是字符串型,一会儿又变成集合类型,新手也会有所困惑……
其实,不光是新手,熟练使用Python多年的老手,对变量的真正细节,也不敢说全都知道,只是会用、唯手熟尔。
这篇文章,通过分析代码的执行过程,结合内存的存储结构及字节码指令的执行,希望能帮助Python爱好者们,真正搞懂“变量”。
准备知识一切皆对象Python是一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对面向对象暂时不太清楚的,可以简单理解为,对象就是把数据和数据处理方法封装在一起的一个数据结构。新手的话,想要学习面向对象语法的可以随便找本教材学一下或者问下ChatGPT,我这里帮你们问了一下:
说实话,新手看了估计更晕,现在脑海里有个对象的概念吧。一切皆对象,一个整数是一个对象,一个字符串是一个对象,一个函数是一个对象,一个集合也是一个对象。
对象的身份标识id()如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证或者护照,能够唯一标识我们自己。在Python的世界中,每一个对象也有一个唯一标识。我们可以通过id()这个函数,获取一个对象的唯一标识。
上述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变量x,并将其赋值为3。然后,我们分别将变量名x和数字3作为对象传给id()函数,获取这两个对象的id。输出的id应该是相同的,也就是x和3其实是同一个对象。
有的教材中,或者Python大神说,id()函数返回一个对象在内存中的地址,其实是不严谨的,id()就是返回一个对象的身份标识,这个身份标识,可以是对象在内存中的地址,也可以不是。
我们可以通过id()函数的定义来,更清楚的了解到这一点:
从id()函数的定义描述中,可以看出id函数所要返回的是一个对象的唯一身份标识,确保在对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是可以被唯一标识的。而在CPython这个虚拟机实现中,将对象在内存中的地址作为对象的唯一身份标识。
怎么在PyCharm中快速查看函数id()的定义,可以参考前面的文章,或者自行百度,也可以通过help()函数来查看:
help(id)
输出结果:注意:如果终端一直没有结束,可以试着敲键盘上的Q键返回,quit的意思。
程序执行中的内存结构程序执行大概得内存结构如下所示:
只是一个大概的示意,并不准确,但是这个大致的结构,在所有的编程语言中,应该都是相通的,大同小异的。
栈内存程序执行之初,会申请一块内存,作为程序执行过程、函数调用的上下文存储的结构,比如存储字节码命令的操作数、函数的参数,函数返回值等,作为一个栈。对栈的操作,是后进先出的。把数据存储到栈中,叫做入栈,也称为压栈;把栈顶部的数据取出来,叫出栈。
堆内存堆内存,用于存储对象的。常量池、变量池的叫法不一定严谨,只是演示,不同的Python虚拟机实现细节不太一样。我们暂且粗糙的这样理解:
变量存放在变量池,变量池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列表,每一个元素对应一个变量,元素中存放的是变量对应对象的id
常量存放在常量池,常量中存放的也是对象,但是是不可变的
准备知识到此为止,都是干活,建议好好消化一下,或者自行找材料再扩充一下。
实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几行简单的变量赋值的代码,来看变量在内存中的实际存储的动态变化,从而更加清晰地理解变量的变与不变。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Python代码在编译执行的时候,会首先把代码中所有出现的字面量,比如数字3、字符串"hello world"等都先在常量池中构建出对应的不可变对象。
整型变量的赋值x = 1,虽然只是一个赋值操作,实际上会转换为两条字节码指令执行,上面前两行赋值语句对应的字节码指令会是如下的格式:
最左侧的2、3,是字节码指令所翻译的源代码对应的代码行号;
第二列的2、4、6、8,是字节码指令在字节码文件中指令序列的偏移,这两种字节码指令均是2个字节的长度;第三列是字节码指令的名称,第四列是指令的操作数,()中是操作数的实际内容:
LOAD_CONST:表示将常量池中的对象的id压栈;
STORE_NAME:表示将栈顶的值取出,并存储到变量池中的变量中每一个变量赋值操作,都是由这样的指令对组成。
上面代码执行完成后,内存的示意图如下:
接下来,添加几行代码,我们改变x的值:
执行完成后,内存中会发生改变:
执行后,常量池中会多1个对象3,x存储对象3的id,y仍然不变。
字符串、元组类型的变量,也是属于值类型的变量,其赋值修改过程,都是类似于整型变量的上述过程,都是先在常量池中构建对象,然后变量中存储对象的id,修改变量值,其实就是创建新的对象,变量存储新的对象的id的过程。
列表的赋值与更新操作列表属于可变对象,属于引用类型,其赋值、更新操作会与前面的值类型操作有所不同。首先看赋值的代码:
同样,我们看下列表赋值的代码的对应的字节码指令:
第一行:a = [1, 2, 3],被翻译为了4条字节码指令:
BUILD_LIST:表示在内存空间构造一个空的list对象;
LOAD_CONST:表示将常量池中的元组对象(1,2,3)的id压栈;
LIST_EXTEND:利用栈中的id对应的元组对象扩展第一步构造的空列表对象;
STORE_NAME:将构造的列表对象的id,存储到变量a中
所以,从字节码的执行可知:列表的赋值,首先还是会先构造一个元组对象(1,2,3)放到常量池中,然后基于元组对象填充列表对象。
代码输出如下:
以上代码执行完成后,对应的内存示意图如下:
接下来,我们添加改变变量值的代码:
上述新增代码执行完成,内存结构将发生变化:
通过示意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理解,为什么b[0]发生变化,a[0]也跟着变化了。因为a与b已经存储了同一个对象的id值。
总结以上,就是这篇文章所要传递的所有内容了。需要说明:关于字节码指令,不理解也没有关系,只是为了演示一下一行代码的执行其实也是要分几个步骤来完成的。后续有时间的话,会再写一篇关于Python字节码的文章,感兴趣的后面可以关注一下。内存结构的示意图,虽然不够严谨,但是大体上应该能够对变量的底层细节有更加清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