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科学已经到达了相对初等的地步。而这一程度足够让我们对地球有一个较为客观的了解,当然,这只是一切科学的开始。因为,在这一背景下,人类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物种。对于人类活动,我们依旧需要保持一些怀疑,但不可否认它的客观价值。人与地球我觉得是科学越来越客观了吧。地球在我们眼中,就好像是一堆数据,地球是圆的是大的,气候是冷是热,有大小也有方向,各地方的地质有差异,地形也有起伏等等。这些数据表现出来的结论,就好像是一堆科学公式,但科学公式可能不是永远这么清晰,它会变的模糊,因为人们的主观在作怪,人们自己不断对这种趋势进行修正。
人的观察可以得到一些科学公式的“推理”,但很多结论人们“推理”出来的也只是“理论上”正确的概率,而真正意义上的结论更多的依赖于人们自己“观察”而得来真正的地球科学,我觉着更加客观更加真实,可能更“贴近”真相吧。当然最终的结论,我想还是一句话,真理越辩越明。其实是从“学说”和“实践”中不断迭代的结果。地球上一切存在,皆是“假象”。只是我们的大脑为我们定义了一个“标准”,为我们解释一切。标准是不断产生的,直到我们认知到某个“标准”的时候,我们才获得了“真相”。
是人的思维能力进步和物理学发展速度对结论逐步证伪是人类对世界了解程度地球只有一个就目前来看,所有科学理论都是对于真相的“解释”,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意外真相。就人和自然来说,科学能解释任何自然事物的现象,当然不是所有的事物。但是,对于大部分事物,是一层一层“解释”的结果。而对于人来说,只能做到尽可能认识自然,对其不做解释。举例:自由落体定理。这个定理在所有自然“定理”中,都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存在。但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小时候有一次跳房子,自由落体掉到了地心,结果出来定律说地球的平均速度不大,不会把地球压向任何一点。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反直觉”的存在,不同的人站不同的地方,可以看见不一样的地心,而且定义不同点的速度是不一致的。而即便是站在地球上的人,可以推论出其它力的大小,比如水面浮力,重力,向心力。也可以推算出“不一样”的“速度”,比如地心加速度。即便这些“速度”是相同的。然而,你很难“想象”出其它力的大小。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在“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就能“在一个地方找到一个平衡点”。大部分人最终都要找到一个速度与力的相对关系,“一个固定点不会受力”,那才是一个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