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在寒冬中走向下半场,谁能手握入场券?

达摩财经 2023-04-01 21:45:16

这是房地产行业从未有过的最惨财报季。行业剧变下,还能保持增长的房企,已经是少之又少了。

业绩下滑成为常态,头部房企亏损几十亿、百亿屡见不鲜,还有的房企连去年的中报都还没有发出来。这都昭示着,房地产行业经受的这场洗礼,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且还没有结束。

摆在房企面前的问题很现实:在开发业务天花板出现后,如何在行业的下半场中,活下来,而且活得好?

行业下行中,还有龙湖、华润和万科等行业龙头仍然走在前面。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在开发业务之外,他们都找到了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

万科感受应该最深。从最初的只专注住宅开发,到决定进入经营服务类业务,现在再看,万科当初转型的先见之明。

3月31日的业绩会上,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表示,经营服务类业务上,万科起步早,提前8到10年做了相关铺垫,到去年,“学费已经付完了”。接下来,经营性业务对公司利润都会是正向贡献。

但是,与开发业务动辄几十亿的合作不同,郁亮称,经营服务类业务是赚长钱、赚小钱、赚辛苦钱。甚至只有几十万。

背后的涵义不言自明主,房企靠土地、金融红利赚钱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要想活得好,需要靠“手艺”,靠勤奋。

守住诺言

万科是顺利交卷的房企中,极少数还保持着盈利正向增长的一家。他守住了自己去年许下的“业绩企稳”的诺言。

去年,万科营业收入5038.4亿元,同比增长11.3%;归母净利润226.2亿元,同比上升0.4%。其中,经营服务业务全口径收入则首次突破500亿元,达512.6亿元,同比增长23.1%。

值得注意的是,万科毛利率出现企稳迹象。年报显示,万科2022年房地产开发结算毛利率为20.4%,较2021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但如果用去年前三季度的20.7%对比,毛利率已经明显平滑下来。

负责开发经营本部的万科联席总裁张海认为,之前毛利率有一些压力,但新增投资的毛利水平已稳定在20%左右。这基本达到预期,目前来说也是非常积极的信号。

在房地产开发业务依旧是公司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的背景下,稳住开发业务的毛利率,就是守住了基本盘。

去年,万科净利润出现超预期下滑,郁亮也曾反思,这是因为万科在部分城市出现投资追高冒进,以及城市公司能力的参差不齐导致操盘表现的离散度上升,最终导致整体业绩和毛利率受到影响。

郁亮当时对外许下诺言,要采取坚决、有针对性的行动,全力扭转开发业务局面,2022年实现企稳回升。

2022年财报已出,张海认为,经营离散度较高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显著改善。他表示,去年开发经营业务主要就围绕着“保安全、稳利润、提回报”这9个字进行。

相比2021年,万科在2022年投资更加聚焦高能级城市,在拿地上也更为审慎。2021年,万科新增148个项目,权益地价1401.5亿元,新获取项目平均地价6710元/平米;2022年,万科仅累计获取新项目36个,权益地价总额496.4亿元,新增项目平均地价则接近翻倍,达12297元/平米。

万科的财务数据也继续保持一贯的优秀。截至去年底,万科经营性现金流连续14年为正。三条红线维持“绿档”, 净负债率仅43.7%,处于行业低位,持有货币资金1372.1亿元,对于短期债务的覆盖倍数为2.1倍。

走向下半场

稳住开发业务的万科,对今年前三个月的市场,表现出不惊不喜的态度。

前两个月市场的回暖,让购房者、投资者蠢蠢欲动,认为今年会是个“狂飙”的楼市;结果一个月后,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成交数据出现环比下降,又让业内犹豫,莫不是“倒春寒”来了?

郁亮对市场的变化,仍然维持去年至今的态度:市场仍处于温和恢复的阶段。“市场需求上有天花板,下有保底,可以在一定时间里维持在每年12亿平米的水平。”

但是,新房市场的天花板从巅峰时18万亿销售,滑落至13-14万亿的水平,市场空间已经出现较大幅度的压缩。这意味着,如果继续过于依赖住宅开发业务,企业向上增长的空间就被锁死。想要发展,必须在经营服务业务上发力。

曾经的万科,在做不做商业地产等经营业务上其实有过犹豫。创始人王石曾放言,“如果有一天,万科不走住宅专业化道路了,我即使躺在棺材里,也会举起手来反对。”他倒不是说不做商业地产,而是认为在多元化上要谨慎,不会把商业作为主流产品来做。

确实,在地产依旧处于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的阶段里,商业地产、长租公寓等业务板块对万科而言,仿佛是个累赘。

最基本的,就是因为这些经营服务业务持有很多物业,而万科是按照成本法来计量,每年光是持有业务的折旧摊销,就能吃掉很多利润。

但万科还是坚持做下来了,而这种坚持正在见到成效。相比其他同行,在经营服务业务上,万科早在8-10年前就开始布局,从目前来看,方向对、起步早、布局全、协同多。

起步早,让万科的经营服务业务逐渐成了业内数一数二的存在。郁亮表示,经营服务业务已经交完了学费,去年整体对报表贡献为0,接下来则是经营服务开始要正向贡献的阶段了。

万物云是已经实现盈利的业务之一,去年万物云营收首次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26.1%,归母净利润则实现了15.1亿元。

物流业务目前保持行业第一梯队,冷链仓储规模全国第一,2022年实现营收35.6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冷链业务实现46.7%的增长。

长租公寓业务方面,万科预计会在2023年实现成本法下的会计报表盈利,去年实现营收32.4亿元,同比增长12.1%,;商业业务去年营收87.2亿元,同比增长14.3%。

在原COO王海武空降印力集团后,印力与万科原有商业整合速度也加快。去年,印力逐步承接地产区域BG商业项目的委托管理,大约有49个商业项目,总体量约200万平米,接下来会以 “印象系”进行统一的命名和运营。

政策上对经营服务业务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强化,去年以来,包括REITs、不动产私募股权基金等,陆续将长租公寓、物流都纳入发行范畴,接下来商业也将加入。这推动经营性不动产实现“投融建管退”的闭环。

万科执行副总裁兼COO刘肖透露,今年万纬物流也有望将几个资产发行REITs,泊寓也有6万余套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正在有序启动发行工作。

随着社会普遍收益率的逐步下降,经营性不动产能创造长期、稳定的回报,风险低、抗波动能力强的特点,让对投资者对其更加青睐。万科在经营服务业务的早期播种,也来到了收获期。

郁亮表示,这会是滚雪球的业务,靠的是复合增长,长久来看,会对万科的收入、利润表会有重大影响。

做经营服务业务有时候也让郁亮有些分裂:“刚谈完一个几十亿的合作,回头谈个几十万的生意。”

这赚的是长钱、小钱、辛苦钱,郁亮称,万科会保持耐心。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