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第一次北征,诸葛亮痛哭流涕,杀了一匹战马

凌晴 2022-05-01 16:11:12

四月二十七日晚上,《风起陇西》正式播出。

一口气看了两期节目,成为了他们的会员卡。

第一期,因为电影里的文字和名字太过密集,再加上电影里的灯光,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第二期的剧情很精彩,不拖泥带水,信息量很大,还挺有趣的。

和舍友们在20多分钟后就下线的情况相比,他总结出了两个原因:

1、在看电视剧的时候,你应该忘记你对三国的了解,把它当做一个新的故事。

2、不用担心现代的语言。

现代的工作语言,增加了趣味,减少了观众的观看。

毕竟,这剧本的节奏实在太快了,如果再花时间去了解剧本的话,恐怕会有更多的人离开。

“压力大”、“损失估算”、“只求效果”,从古代人嘴里说出这样的新名词,很多人都忍不住莞尔,这不正是我们公司的老总说的话么?

“白帝”与“烛龙”

这两个人,都是特务的代号。

烛龙是曹魏派暗探蜀汉;

白帝是一个在曹魏安插的蜀国奸细。

第一次北征,诸葛亮痛哭流涕,杀了一匹战马。

理由:蜀汉情报处(司闻曹)有问题。

他们仔细一想,觉得消息被篡改的概率很低,最大的可能就是白帝背叛了。

这时候,朝中也有不少人因为这个错误而对诸葛亮进行了指责,压力很大,他们需要抓紧时间。

考察,试炼,蜀汉方面又派了一位奸细前往曹魏剿灭白帝,时间是三个多月。

所以,他真的背叛了吗?

他的回答很明显:不是。

白帝饰演的角色,就是剧中的一位主演——陈坤。

在这出戏里,他的真名是陈敬,在曹魏方卧底多年,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已是一职,虽然没有太大的实权,但却是负责粮食和银子的下落。

而陈恭在战争中曾经对郭刚有救命之恩,郭刚也十分相信他,两人的关系也不错。

主子的位置是一个幌子,也是一个保护伞,陈恭(白帝)的工作进行得很好。

而在“烛龙”现身之后。

陈恭从郭刚那里了解到,原来蜀汉还有一名曹魏的奸细,叫做烛龙。

烛龙的事情,在曹魏都是绝密,郭刚并不知道。

陈恭之所以会被替换,是烛龙的功劳,让诸葛亮的北上计划落空。

烛龙也给陈恭的人透露了最近曹魏境内的蜀人的行踪。

曹魏那边,已经从烛龙那里得到了白帝的消息,也有人将责任推到陈恭身上,并且多次调查,以确定陈恭就是白帝。

这也是为什么,陈恭一开始就很狼狈的原因。

他一团雾水,因为他的任务没有完成。

曹魏穷追猛打;

蜀汉怀疑他是不是谋反了,所以才会被刺死。

身为奸细,没有比这更糟糕的情况了,没有人会相信他。

他是唯一一个坚持信仰的人。

这可如何是好?

陈恭眼泪汪汪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这可如何是好?”

好在蜀汉情报处主管在巨大的压力下,还希望白帝能活命。

虽然事情还没有水落石出,但他隐隐觉得,白帝并没有背叛。

所以他派出的奸细,就是因为他相信白帝不会背叛白帝,所以才会这么做。

这就是剧中的另外一个主角:白宇。

白宇在戏里的角色是荀诩,他的外号是孝和。

网民们都叫他:“小江”。

他是一个心性很强的人,他决定了什么,他就绝对不会更改。

在他心里,他的好哥们(也就是姐夫)陈恭绝对不会背叛,但这是一次重要的行动,必须要进行考验。

他下令十多名士兵拦阻陈恭,趁着他不注意,一棒将他打昏,场面颇为搞笑。

陈恭被士兵押到了一片无人之地,逼迫他承认自己就是白帝。

陈恭不肯,于是他们便再掘了一个洞,把陈恭往里面一丢,摆出一幅“不说,我就把你给埋了”的样子。

陈恭的大半个身体都被泥土掩埋,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专业素养,哪怕是死亡也在所不惜。

孝和看到这一幕,连忙下令住手。

他和陈恭重逢,坦诚相待。

陈恭心中怒火中烧,但此刻,孝和的到来,却让他看到了一丝曙光。

只有他们两个联手,方能查出是谁,也就是蜀汉了。

随着新角色的出现,故事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请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不要用双倍速度阅读。

0 阅读:2

凌晴

简介:凌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