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0月31日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代表约3000余人,在南京军区的大礼堂参加了向许世友遗体告别的仪式。告别仪式结束后,紧接着便举行了入殓仪式,许世友的遗体安放完毕后,工作人员在上面覆盖了中国共产党党旗。
当运送棺材的车辆缓缓离开,王震回头对参加葬礼的众位老将说:“你们可千万不能学他这样啊……”
许世友后事如何安排?1985年10月22日,有“传奇将军”之称的许世友因病去世,享年79岁。当得知这一噩耗后,全国和全省的报纸、广播电台等相继发出《讣告》,并对许世友的一生进行扼要评价:
“许世友同志长期从事革命武装斗争,在将近60年的戎马生涯中,英勇作战,出生入死,对党、对人民都是非常忠诚的。他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逝世,对我党我军来说是一个巨大损失。”
许世友自1980年到南京中山陵8号休养以来,便很少露面。很多关心他的人在收听和阅读完《讣告》后,纷纷点头称是,但也有人遗憾地说:
“《讣告》中没有提火化,中央可能是同意他生前提出的土葬的请求了。现在全国除了一些少数地区外,都禁止土葬,连老百姓都实行火化。如果许司令真的是土葬的话,那……”
对许世友的遗体究竟是火化还是土葬?南京军区也不知如何是好,无奈之下只好向中央发报,请中央做最后决定。当时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是杨尚昆,他在收到南京军区发来的电报后,对许世友的丧事进行三点指示:
第一、许世友同志的后事由南京军区负责,至于军委会派人去监督;
第二、追悼会就不必开了,但遗体告别仪式务必要开,至于规格的话,就和萧华同志一样;
第三、生平事迹找专人书写,务必要仔细认真,写好后不要急着发布,先给军委审查。
紧接着,中央办公厅给南京军区发来经邓小平和胡耀邦审阅的相关规定:
一、许世友同志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后事按照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规格去办;
二、由于许世友同志后事要低调,所以不必成立治丧委员会,治丧办公室即可;
三、同上,只用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四、关于许世友同志丧事的相关事宜,全由南京军区负责,江苏省委可以协助办理。
中央军委下达的3条指示和党中央的4条决定,内容大致上是一样的,但都没有涉及遗体究竟是火化还是土葬的问题。其实,党中央的决定之外还有决定,对许世友这位“传奇将军”,给予了特殊且例外的处理。
许世友为何执意土葬?1956年,在中南海开会的领导人,纷纷讨论一份关于火葬的《倡议书》: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人死后,需要妥善安置,我国历史上最常见的安置办法便是土葬和火葬,其中土葬沿用最为广泛。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实行土葬的不便利之处也显现出来,那便是占用耕地,浪费木材。如果实行火葬的话,既不占耕地,也不需要棺木,这也是一种纪念死者的办法…”
在这份《倡议书》的最后还留有一片空白,上面写了几行小字:
“实行火葬都是自愿的,如果大家同意的话,可以写上自己的名字;如果不同意的话,组织也不会强求。”
当时,参加会议的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纷纷在《倡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由于有这么多中央领导人带头,因此大多数同志都同意去世后进行火葬。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许世友在看过这份《倡议书》后,非但没有在上面签字,反而来到中南海,向毛主席表示自己对火葬的不理解:“主席,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实行火葬。”
毛主席看了看面前紧皱眉头的爱将,笑着说:“这件事是自愿的,你不同意的话就不用在上面签字,中央是不会强迫你们的!”许世友说:“主席,您也知道我母亲,我生前无法尽孝,只能等死后……”
在许世友看来,入土为安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还记得在孟良崮围歼张灵甫整编74师的时候,部队伤亡很大,战士们纷纷抱着必死的决心上战场。在战斗开始前,许世友对几位师长说:
“一个师被打没了,你们就当团长,一个团被打没了,你们就当营长,反正一定要往前冲,不能退缩!如果牺牲的话,一人给你们一口大棺材!”
许世友认为,打仗牺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后没有一口棺材……
1957年冬,许世友回乡探亲的时候,曾偷偷交代妹妹:“你给我做一口棺材,就放在偏屋里,记得每年刷一次油漆,也许哪天我就用上了。”1979年,许世友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曾给大儿子许光寄去50元,让他定做一口薄棺。
那么许世友为何坚持土葬呢?其实这和他对母亲的感情有很大的关系。
许世友年幼丧父,母亲一人辛苦拉扯他们兄妹几个长大。然而他16岁参加革命后,便很少回家,更别说在母亲面前尽孝了。因此他对母亲一直很愧疚,也为自己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而感到不安。
1959年秋,许世友实在是太过想念母亲,便向军区其他领导请了假,匆匆赶回老家。当他满心欢喜地回到老家时,只见门上挂了一把锁,不见母亲身影。邻居见他回来,连忙说:“你母亲去山上砍柴了。”许世友正要回答,没想到就看见母亲从不远处缓缓走来,背上还有一大捆柴草。
许世友连忙跑过去,先是将母亲背上的柴草接过来,然后跪在母亲面前哭喊道:“娘啊,您这么大年纪还要上山砍柴,儿子心里实在是难受!”许母也流下眼泪,她说:“快起来快起来,你现在是大将军了,怎么能随随便便跪下呢!之后不要再给我下跪了,需要你感恩的人还多着呢!”
许世友在家里待了三天,没想到就收到军区发来的电报,让他尽快回去,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处理。临走前,他请求母亲和自己一起回城里,母亲摇摇头,说:“我在家挺好的,去城里住不惯。”
许世友离开后,因为担心母亲在老家过得不好,便经常将自己的一半工资寄回去。尽管如此,许世友还是不放心母亲一人留在老家,于是便将在部队工作的长子许光叫去,让他回老家新县服侍奶奶。
1965年,许世友正在海防前线视察工作,没想到却接到母亲病重的电报。由于当时他有重要工作无法脱身,只能让许光带着奶奶去南京治疗,自己忙完便回去。谁曾想,还没等许世友回到南京,就听闻母亲去世的噩耗。
当许光告诉父亲:“奶奶临终前,嘴里不停地喊着您的乳名……”许世友听后泪流满面,他在母亲的遗像前再次下跪。
正是因为许世友的孝心,毛主席和邓小平才会同意他死后实行土葬,和母亲葬在一起。
王震:你们可千万不能学他1985年9月初,时任解放军第60军178师医院院长的邓德金,突然接到南京军区卫生部的通知,让他立即去总医院报到。邓德金意识到必定是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但他来不及多想,连忙乘车赶去总医院。
邓德金抵达总医院后才知道,原来是许世友的病情加重了。南京军区总医院无奈,只能从各地抽出强兵组成医疗小组,对许世友进行监护和治疗。
在陪护许世友的最后几天里,还有一个很少人知道的秘密,那就是中央同意了许世友最后的两个请求:一是不要火葬,二是要睡在楠木棺材里。
1985年9月30日,许世友病情越来越严重,整天昏迷不醒,下肢也有不少出血瘀斑的情况。医疗小组再次下达《病危通知书》。但只要疼痛稍有缓解的时候,许世友便会让邓德金将自己的酒拿来,说是要解解酒瘾。
只见许世友深情地抚摸着空酒瓶,打开瓶盖口,将瓶子放在鼻子下方努力嗅着里面残留的酒味儿,久久不肯放手。他便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喝着酒”,解酒瘾。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南京军区总医院永远的闭上了眼睛。按照其遗愿以及他所作出的贡献,邓小平特别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10月26日上午,王震乘专机来到南京,向南京军区转达邓小平的指示。10月31日,当许世友的遗体入棺后,王震叹了口气,随即转身对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众位将军们说:“你们可千万不能学他这样啊!”
许世友的土葬是特例,有且仅有这么一个特例,因此王震才会对众位将军说这句话。
11月9日,一场隆重又神秘的葬礼顺利完成。由于情况特殊,许世友的墓刚开始没有任何装饰,直到一年后,才在王震的建议下竖立一块高高的灰白色花岗岩墓碑。墓碑正面,刻着书法家范曾手写的7个大字:许世友同志之墓。
生前尽忠,死后尽孝,真豪杰!
传奇将军
土葬好
尊重许将军的选择,礼当如此。谁愿学都可以,这个要求不高。
小编起码在三个地方在做手脚故意贬损将军。一个将军是80岁,二个是将军早就花50元打好自己棺材了,没有要求中央给打造楠木棺材… 不知道写这篇文章的人是什么目的
土葬火葬应该尊重逝者生前意愿 死都要强制太不人道了
许将军出身少林寺,敢死队队长。阵前肉搏时一样杀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致敬将军!将军千古!
早点说不挨他打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