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9年,战火在中越边境肆虐,一名中国士兵迷失在边境的深山老林。
谁料这时,他碰上两名越南女兵,被带到避世的山洞中。
但令人意外的是,女兵并没有将他当作战俘虐待,甚至当硝烟散尽,一份意外诞生的爱情还在山洞中悄悄萌芽。
他“被迫”与两个女兵结成“夫妻”,在丛林的庇护下,生活了漫长的十三年。
直到战士意外在草丛中捡到一个啤酒瓶盖子,才有机会得以回到祖国。
这十三年间,究竟发生了何事?
无奈被俘1979年,中越边境战火肆虐,号召为解放军运送物资的布告贴满了大街小巷。
黄干宗,一个二十出头的云南小伙,看到布告后热血沸腾,心中戎装报国的理想重燃。
他从小就听闻抗战年代的英雄事迹,渴望像他们一样为国家贡献力量。
如今机会摆在眼前,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加入了后勤支援队伍。
黄干宗被分配到物资运输队,负责将重要物资运送到前线。
硝烟弥漫的战场形势瞬息万变。
突如其来的激烈冲突让我方军队的弹药即将耗尽,后勤部接到紧急求援信号,要求立即派人到前线补充物资。
黄干宗和战友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这个重任,他们开着满载物资的车队立即朝着边境方向出发。
随着距离战场越来越近,炮火声也越来越猛烈,震耳欲聋。
靠近前线后,运输车就不能用了,他们只能下车步行。
作为初次踏上战场的士兵,他们心中充满着恐惧,只能谨慎地向前迈进。
就在所有人都屏气凝神之际,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猛然炸开了这片令人喘不过气的沉默。
一枚手雷在离他们仅十米之遥的地方爆炸,冲击波瞬间将所有人掀翻在地。
枪林弹雨从附近的雨林中倾泻而出,子弹呼啸着划破长空。
战友们还来不及反应,就有几个人应声倒地,鲜血染红了土地。
运输小队陷入了混乱,突如其来的袭击也暴露了敌人的真实身份——越南游击队。
指挥官知道敌我力量悬殊,下令让众人依托低矮山坡作掩护向后方撤离。
在震耳欲聋的炮轰声中,黄干宗听错了指挥员的指令,仓皇间朝着相反的方向奔去。
当他意识到自己掉队时,已经在陌生的雨林中迷失了方向,只能漫无目的地穿梭在丛林中寻找出口。
三天艰难的跋涉耗尽了他的体力。
绝望中,他瘫坐在一棵巨树下,脑海里浮现出自己葬身异乡的悲惨结局。
疲惫将他拖入梦乡,醒来时却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洞穴之中,四肢被绳索缚住。
这一刻,黄干宗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敌方的俘虏,等待他的也许是未知的命运。
结为夫妻黄干宗惴惴不安,他试图移动手臂,剧烈的疼痛感却撕扯着他的神经。
他猜测自己成了越军的俘虏,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听说的越军的暴行,他们会用各种酷刑折磨俘虏,目的就是要得到军事情报。
黄干宗开始做心理建设,一定不能屈服于他们的折磨,不能往外吐出任何的机密。
洞外渐渐靠近的脚步声,黄干宗艰难地背贴着一块岩石直起身来,疲倦的目光紧盯着洞口。几分钟后,洞口的阴影被两个身影填满了。
两个女人走了进来,她们虽然没有穿越南军服,但手上的越军的枪械不会骗人。
她们是两个二十出头的越南女兵。
尽管处境堪忧,黄干宗却向她们喊道,“若你们想杀我,就尽管动手,我不怕死。”
两位越南女兵似乎并无此心,反倒递给他一只水囊,目光里带着几分难辨的意味。
他咬紧牙关,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两名女子的动作。
出乎意料的是,那两个女子对视一眼,随即用略显生硬的中文说道:“你别怕,我们不会伤害你。”
黄干宗瞪大了眼睛,声音嘶哑地问道:“你们到底是谁?绑了我是要干什么?”
另一名女子摇了摇头,也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回答:“你别跑,我们可以解开你的绳子。”
看到她们身上的步枪,黄干宗明白自己根本没有逃跑的机会,果断答应了她们的要求。
那两名女子解开了他的绳子,让黄干宗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身体。
为了收集更多的信息,黄干宗开始主动与两人聊天。
在她们断断续续的讲述中,黄干宗逐渐了解了现状:中越纷争开始后,越军不断扩充队伍,国内男性人口根本满足不了需求。
政府的爪牙便伸向了女性,黎氏萍和阮氏英这两名无辜的少女就被越南政府强行拖入这场残酷的战争,她们被迫拿起枪走向战场。
黎氏萍和阮氏英不想死,她们暗地里做下了逃往深山老林生活的计划。
她们所在游击队袭击黄干宗部队后,她们借着混乱,悄悄潜逃了。
直到在丛林大树下发现了昏迷的黄干宗——她们若真想隐居下来,需要有一个能干活的男人。
黄干宗的身材健壮,相貌出众,是她们心目中的理想人选。
听罢,黄干宗心中暗自苦笑。
他并不想在越南的深山中与这两位女子共同生活下去。
他只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大部队,与他们一起取得胜利,结束战乱。
然而,面对现实形势,黄干宗的个人意愿已经不重要了。
辗转回国就这样,在密林深处,黎氏萍、阮氏英和黄干宗三人结伴而居。
最初,警惕的黎氏萍和阮氏英只允许黄干宗在山洞附近活动。
时间一天天过去,黄干宗逐渐用勤劳和真诚赢得了二人的信任,他也被允许参与到伐木、搭建木屋等劳作中。
由于不适应雨林湿热的气候,黄干宗在同居三个月后突发重病,卧床不起。
黎氏萍和阮氏英日夜守候,悉心照料。
黄干宗半夜高烧不退,黎氏萍和阮氏英就轮流用湿毛巾给他擦拭身体,帮他降温。
她们还会唱一些家乡的小曲,希望能给黄干宗带来一些安慰。
在漫长的照顾过程中,两个女孩子对黄干宗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她们既感激他的帮助,又心疼他的遭遇。而黄干宗也对这两个细心照顾自己的女人心生好感。
昼夜更替,四季轮回,三个年轻人之间在这与世隔绝的天地间,悠然自得的生活着。
黄干宗甚至与阮氏英共同育有一个孩子,回家的念头在黄干宗的心中渐渐模糊。
偶尔夜深人静梦回故乡,父母亲切的笑容才会出现在他的梦中,又悄悄地溜走。
直到一个普通的清晨,黄干宗照常外出砍柴。
他的脚意外踩到了一个略显冰凉的圆形物体。
拾起来一看,是一个啤酒瓶盖,上面写着汉字。
中国的啤酒出现在越南的土地上,只能说明战争结束了。
黄干宗站立在那里良久,手中紧握着那个瓶盖,好似紧握着一张返回故乡的船票——他要回国,回到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尽管不舍与黎氏萍、阮氏英二人多年的生活,但此刻的他只想回家。
他越过崎岖的山崖,第一次走出密林,终于看到了山下的河道。
沿着河流一路狂奔,他找到了村庄的灯光,那熟悉又陌生的景象让他泣不成声。
他真的回来了,从战火中回来,从十三年的森林生活中回来。
在边境老乡的帮助下,黄干宗成功与中国政府取得联系。
1991年,他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从前的部队对他的情况极为重视,在他们的帮助下,黄干宗快速恢复了正常生活,甚至由此成了家乡的一位名人。
暮年的黄干宗在中越边境开了一家简陋的小店,过着平淡的生活。
有传闻说他想把留在越南的妻儿接过来,却始终没有找到人。
这些传闻并未经证实,或许对于这位沙场老兵来说,从残酷的战争中生还,回到阔别多年的亲人身边,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后记黄干宗的归来不仅标志着他个人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它同样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反思,这背后反映的是无数军人在战争中被迫接受的人生。
战争给人带来的深刻创伤使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和平具有无可替代的珍贵价值,是我们必须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
参考文献
何贵初,马也,张保文. 异国失踪十三年[J]. 美术大观,1994(3):10-12.
郑海天. 1979: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J]. 史林,2012(B11).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支前趣事[J]. 党员生活(武汉),2009(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