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越剧唱腔邂逅新能源汽车引擎的轰鸣,当嵊州小笼包的氤氲香气融入智能驾驶座舱的静谧空间,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浙江嵊州上演。

4月24日至27日,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300余位国际嘉宾齐聚这座江南小城,以“科技与文化”为纽带,共同见证比亚迪如何用创新重塑世界对中国品牌的认知,更在山水之间勾勒出一幅“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迁的壮丽画卷。

嵊州之美,美在“一半是山水,一半是人文”。在西白山的云雾茶垄间,嘉宾们亲手摘下越乡龙井的嫩芽,体验“抖、搭、捺、拓”的古法炒茶技艺,感受唐代诗人皎然笔下“越人遗我剡溪茗”的千年风雅。当非遗漆扇匠人用金箔在扇骨上描绘出越剧《梁祝》的蝶恋场景,来自巴西的经销商Marcos惊叹:“这哪里是工艺品,分明是流动的东方美学。”

这座城市的文化厚度,更藏在市井烟火里。清晨的嵊州街头,皮薄馅鲜的豆腐小笼包在竹蒸笼里腾起热气,阿根廷记者Emily用手机记录下摊主“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的娴熟手法。而在越剧小镇的古戏台上,《祥林嫂》的哀婉唱腔穿透时空,西班牙客商Carlos戴上髯口学唱“我好比浅水龙困在沙滩”,戏服水袖拂过比亚迪汉EV的流线车身,传统与现代在此交织成诗。

嵊州的“蝶变”,始于一场与比亚迪的深度联姻。2024年,嵊州与比亚迪签署永久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总投资超180亿元的动力电池基地二期、华东区域汽车文化体验中心等项目相继落地,带动就业1万余人,新能源产业平台产值突破300亿元。在长乐镇的比亚迪绍兴赛车场,嘉宾们驾驶着搭载兆瓦闪充技术的腾势Z9 GT,体验“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极致速度,这项突破让德国工程师Wolfgang直言:“这是对传统补能体系的颠覆。”

这场变革不仅发生在工厂车间,更渗透进乡村肌理。在小昆村的高山茶园,巴西客商André驾驶着宋PLUS DM-i穿越云海,山路弯道中车辆的智能扭矩分配系统精准响应,车窗外是茶农背着竹篓采茶的身影。“中国用新能源汽车重新定义了‘乡村振兴’,这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他在试驾日志中写道。
三、全球共鸣: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认知革命当乌拉圭经销商Manuel Guelfi试驾腾势Z9 GT时,车内搭载的“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自动避让山路上突然窜出的野兔,这份“东方智慧”让他想起中国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

在上海车展期间,多米尼加记者Sebastian Peña被仰望U8L的应急浮水功能震撼:“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对生命的敬畏。”

比亚迪的“破圈”,源于对技术的极致追求。超12万名工程师团队深耕电池、电控、电机领域,刀片电池的针刺实验视频在海外社交平台播放量破亿,海豹车型斩获日本年度风云车大奖,更让这家中国车企首次跻身全球汽车技术话语权中心。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纯电车型全球销量41.64万辆,在巴西市场每10台电动车就有7台来自比亚迪,这份成绩单让《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的排名(第143位)显得水到渠成。

在嵊州与比亚迪的“双向奔赴”中,一场关于绿色未来的全球叙事正在展开。

当嘉宾们在西白山村用比亚迪移动电站煮茶品茗,当越剧演员在汉EV的星空穹顶下演绎《红楼梦》,文化自信与科技自强在此共振。正如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所言:“我们卖的不是车,而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比亚迪再次让世界看到,中国品牌正以“技术+文化”的双轮驱动,重构全球产业格局。从“用市场换技术”到“以技术赢尊重”,比亚迪用20年时间完成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涅槃。当嵊州的山水茶香与比亚迪的智能科技相遇,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崛起,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用东方智慧破解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命题,让“中国智造”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绿色注脚。

站在嵊州的青石板巷陌,遥望西白山的云海茶垄,这场“智绘嵊景”的盛会早已超越地理边界。它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成人礼,更是中华文明向世界递出的新名片:当科技插上文化的翅膀,当创新扎根传统的土壤,一个更具温度的“中国智造”时代,正在东方破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