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小英:44年捡35名弃婴,住废弃五里亭靠拾荒为生,90岁带笑去世

晓评天下 2022-01-26 15:58:34

文/红尘人间客

一位靠拾荒为生的老人“楼小英”,在自身温饱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陆续收养了35位弃婴,住在破败漏风的废弃五里亭,孩子的吃穿全靠“捡”,别人嘲笑她:

“你家这个状况,要能养活,你就是活菩萨。”

可她却不恼,只是心疼地说:“能救活一个是一个。”

一、

70年代的中国,物质资源相对匮乏,因为生活困难,楼小英成了寡妇,家里的杂货店倒闭,楼小英只能远走他乡寻找谋生之路,流浪途中的楼小英成了“乞丐”。

那天,楼小英在街上乞讨,一个男人将碗里的面条全倒给了楼小英,这个男人叫做“张洪斌”,一个四十多岁的单身汉。

张洪斌16岁离家外出谋生,靠着一生力气在石场工作,每天辛苦劳动,赚的钱也仅够自己果腹。

尽管自己过得也十分艰难,看到楼小英的那刻,他还是将自己的面条都给了楼小英,而楼小英也记住了这个憨厚老实的汉子。

因为年纪大了,张洪斌被石场辞退,他的日子过得更加拮据。

这时候,楼小英找到了张洪斌,两个可怜人就此报团取暖组建了新家庭,他们的“婚房”就是金华市兰溪古道上的五里亭。

这座五里亭本是清朝行人的歇脚地,因为年久失修,屋顶和墙壁都已经破败,缺口的墙壁铺上油毛毡,编上竹编挂上布就是一个门,简单修缮后,就是一个简陋却温馨的家。

两人靠着捡废品为生,两年后,他们的儿子“张富田”出生。

1972年腊月,张富田已经十多岁可以照顾自己了,临近年关,张洪斌和楼小英早早地出门了。

当他们来到火车站时,一群人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张洪斌挤进人群,发现了一名被丢弃的女婴。

围观的人很多,腊月的冷风直吹,婴儿的啼哭声也变得虚弱,有人心疼婴儿,有人责怪父母狠心,围观的人来来去去,却没有一个人抱起婴儿。

就像看到乞讨的楼小英一般,张洪斌大为触动,他抱起孩子放进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她。

楼小英接过孩子,或许是有缘,那个女婴竟对着楼小英笑了,夫妻二人生活拮据,可楼小英没有责怪丈夫,他们把孩子留了下来,给她取名为“张美仙”,希望她长大以后可以像仙女一样美丽,这是他们夫妻收养的第一个孩子。

几年后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吹,天空中还飘着雪花,张洪斌和楼小英又发现了一名弃婴,她被放在台阶上,身上裹着棉被,棉被上绑着一张红纸和一百块钱。

还没等他们夫妇上前,一个乞丐走了上去,拿起红纸看了看,最后丢下红纸拿走了一百块钱。

张洪斌和楼小英犹豫了,家里的生活已经很艰难,抱回去也养不起这个孩子,可这么冷的天,不抱回去就等着冻死。

思索之下,他们还是抱起了孩子,捡起了那张红纸,红纸上写着婴儿的生辰八字。

在那个重男轻女还颇为严重的年代,女婴被丢弃是很常见的,捡到的第二个弃婴也是女婴,因为那天的天气格外冷,路上还下着雪,他们给女婴取名为“晶晶”。

晶晶的加入让楼小英夫妇不再纠结,不管养不养得起,有口吃得就不至于饿死,没多久,他们捡回了第三个养女“菊菊”。

二、

晶晶回家十天后突患重病,不仅发烧昏迷,身上还长了暗疮,为了治病,楼小英只能拿出准备买油的十块钱,带着晶晶到卫生所,打了八针的青霉素才好。

晶晶生病让张洪斌产生了想法,五里亭的环境不好,吃的也多是捡来的东西,他们唯一的肉食,就是张洪斌捡来的鸽子肉,捡来的东西不干净还可以高温杀菌。

最为要紧的是,平常晶晶泡奶粉喝的水,都是从臭水塘打来的,小孩子免疫力低,自然扛不住。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张洪斌决定亲自打一口井,改善一家人的生活,说干就干,一家人都加入了打井的队伍里,美仙抱着妹妹,张洪斌和楼小英凿井搬石头。

耗时八天,他们的井终于打好,晶晶也喝上了干净卫生的水。

1983年,张洪斌和楼小兰又捡回了两个女婴,取名为“方方、圆圆”,楼小英负责在家带孩子,一家子的生活重担落在了张洪斌身上。

吃饭的嘴多了,赚钱的劳动力却少了,一家人经常吃不饱饭,连他们的亲儿子张富田也是如此。

因为饿,张富田抢了美仙的一块饼,得知此事的张洪斌火冒三丈,给了张富田两个耳光,打得张富田哇哇大哭。

张洪斌打儿子的行为惊动了附近的街坊邻居,大家都不理解,只是吃了块饼为什么要动手?为什么要收养那么多孩子,让自己的孩子都饿肚子吃不上饭?

更有人觉得张洪斌和楼小英夫妇缺心眼,对捡来的孩子比亲生的还好!

邻居嘲笑楼小英:“你家这个状况,要是能养活,你就是活菩萨。”

被怼的楼小英也是无奈:“能救活一个是一个。”

他们收养孩子的事情惊动了记者,1987年,记者第一次登门拜访,五里亭还是那副破败的模样,整个房子黑咕隆咚的,房子里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气味,

房子里有两个破篮筐,里面放着方方和圆圆,美仙照顾着妹妹们,晶晶和菊菊留着鼻涕坐在一边玩,好奇又惊恐地看着记者。

一直到晚上,楼小英才背着篓筐回家,张洪斌还在废品场卖废品,看着这样艰苦的环境,记者颇为愤怒的问她:

“你们连养活自己都困难,为啥养这么多别人的孩子?”

那是楼小英头一次大声说话,她没好气地说:“我们连破烂都捡,何况人呢!”

因为患有喉疾,楼小英极少说话,说起话来也是轻轻的。

三、

他们生活的艰难,但楼小英从来没有抱怨过,为了省奶粉钱,楼小英会去垃圾桶里找吃的,遇到连孩子哭闹,起夜喂奶她也从来不觉得烦。

在夫妻二人捡废品的路上,陆陆续续还会捡到孩子,不仅孩子,有时候遇到流浪的猫猫狗狗,夫妻两人也会带回家,洗干净以后送到有钱的社区。

因为孩子太多,小小的五里亭里挤了十几个孩子,张富田长大以后做了木匠,美仙也早早出去贴补家用,因为年纪小又没有文化,美仙只能做一些苦力活,在砖厂拉砖,一干就是12个小时。

晶晶和菊菊帮家里放羊,顺带照顾弟弟妹妹。

可家里的人实在太多,就算儿女出去贴补家用也不够,夫妻两人狠下心,他们给孩子洗好澡,换上干净的衣服,放在了富裕的社区街口,夫妻两个就躲在一边看。

来来往往的人特别多,却没有人理会这个哭泣的婴儿,楼小英还是心软了,她抱回了孩子,给他喝了一整瓶的奶,就那样紧紧地抱了一晚上。

长大的女儿们吃了没文化的亏,虽然家里穷,没钱送孩子们读书,但楼小英还是尽力让孩子们学文化,她给孩子们买了学习用品,还专门请人免费教孩子们认字。

有富余的钱,楼小英也会给孩子们买些糖果和漂亮的发卡,他们的善意感动了附近的邻居,他们不再嘲笑楼小英夫妇,时常接济帮助他们,给他们送些吃的和衣物。

楼小英夫妇收养弃婴的事迹越传越远,经常会有人将不要的孩子放在他们夫妇门口,最为严重的一次,夫妇两人开门,门口放着三个弃婴,都是女孩。

再大一些,晶晶和菊菊也会跟着楼小英去捡废品,有次大夏天,她们母女出去捡破烂,因为天气太热,菊菊整个人都蔫蔫的,好心人给了她们两片西瓜,楼小英全留给了孩子。

那时她们才知道捡废品的日子并不好过,很多人把她们当做乞丐,还有人以为她们是偷东西的,看到她们就拿着扫把赶她们,楼小英告诉她:

“我们不偷不抢,用拾来的破烂养孩子,不算做坏事。”

村里的老支书也说:“他们穷,可从不小偷小摸,附近的田地里种着粮食,可再怎么缺粮,他们都不会把手伸进田里。”

后来,楼小英夫妇的故事轰动全国,很多热心市民为他们送钱送物。

公安调查组也来到了五里亭,可在他们眼里,楼小英夫妇的做法并不是善举,他们将五里亭看做“计划生育的黑窑”,是流浪乞丐的栖息之地,滋长着各种危害社会的隐患。

可当他们真的到了五里亭,他们又被楼小英夫妇深深感动,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终于从破败的五里亭搬进了红砖瓦房。

夫妻二人也不再靠捡废品为生,他们为夫妇二人支了个爆米花摊,张洪斌负责爆爆米花,楼小英负责叫卖。

那日的阳光正好,记者还为两人拍了照片,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四、

可在照片洗出来的第三天,张洪斌离开人世,楼小英的眼泪止不住地流,这是楼小英第二次哭。

第一次是因为收养的孩子生病,眼看就要攒够钱治病了,孩子却病死了,就像张洪斌,眼看就要过上好日子了,可他却走了。

张洪斌离世后,成年的孩子们陪着楼小英,其他年幼的孩子,有一部分被好心人士领养,还有一部分留了下来。

看着被领养走的孩子们,楼小英一句话都不说,她不流泪,可眼里的光却消失了。

丈夫离世,孩子们出去工作,没有人再照顾留下来的孩子,楼小英就做了个小推车,把孩子们放在里面,用一根绳子拉着孩子们出去捡废品。

2000年,张美仙成为了第一个出嫁的女孩,当地女孩出嫁,女孩的妈妈都会要礼金,但楼小英一分钱都没要,她只希望女儿可以过得好。

虽然条件不好,但楼小英还是给美仙准备了嫁妆:一个脸盆,一个马桶,和一床楼小英亲手做的被子。

美仙出嫁,可楼小英的儿子张富田三十多岁仍旧没结婚,以前街坊邻居常说,楼小英夫妇往家里捡女孩是为了找童养媳。

如今美仙出嫁,其他的姐妹也陆续嫁人,“童养媳”的谣言也不攻自破。

每到过年过节,出嫁的女儿们都会回来看楼小英,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团聚,临走时还会给楼小英留下些钱。

但楼小英都不愿意收,她知道女儿们的条件也不太好,她不奢求其他,只要孩子们好就行。

转眼,楼小英已经到了82岁的高龄,闲暇时她依旧会去捡废品卖钱,那天她捡到生命中最后一个孩子“小麒麟”。

小麒麟是个男婴,捡到他的时候只有两斤多,整个人小小的就比啤酒瓶大点,脐带都还没剪短,脸也是乌青乌青的。

楼小英的儿子张富田就抱着孩子去医院,这才知道小麒麟是早产儿,只有七个月大,医院把张富田当成孩子父亲痛骂一顿。

为了救活孩子,张富田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把通话用的手机都给卖了,可这点钱还是不够小麒麟的医药费。

楼小英求着街坊邻居,最后在媒体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终于凑够了医药费。

在楼小英和张富田的照顾下,小麒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知道张富田的家庭情况,园长免了小麒麟的学费。

但张富田却记着母亲的话,虽然穷却不能欠着别人的,最后补齐了学费。

小麒麟上学了,楼小英也因为年岁高病倒了,去医院检查发现是尿毒症晚期,同时还患有心功能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等。

楼小英病重,曾经收养的孩子都赶回来照顾楼小英。

曾经被楼小英帮助的人,也纷纷向楼小英伸出援手,其中就包括一位远在英国的女孩。

因为计划生育,女孩的母亲被拉去堕胎,在逃跑过程中突然要生,正好跑到了五里亭,正是楼小英为她接生。

楼小英病重的消息被社会各界人士所知,大家为楼小英凑齐了医药费,还将她从六人病房转移到了三人病房,就连小麒麟的户口和上学问题都被解决了。

经过半年的治疗,楼小英出院,楼小英的病并未痊愈,靠着每个礼拜三次的血透析来维持生命,楼小英并不想浪费钱,拒绝继续治疗,她用微弱的声音说道:“出院,不花钱。”

楼小英最牵挂的就是小麒麟,知道楼小英生病,小麒麟非常听话,他每隔几天就去医院看奶奶,守在奶奶的床前,不哭也不闹,隔一段时间还会问楼小英要不要喝水。

看着乖巧的小麒麟,楼小英没有牵挂地走了,她的嘴角带着微微的笑意,九十岁的楼小英离开人世,她被葬在了浙江金华东关公墓。

追悼会那天,她抚养过的孩子站成了一排,9岁的小麒麟站在最前面,捧着楼小英的照片。

回去后,小麒麟捧着奶奶的遗像,在门口呆呆地坐着,附近的邻居买了吃的来看他,一位四岁的小女孩跑了过来,向楼小英献上了轻轻一吻。

楼小英的故事感动了一位瑞士爱心老人“彼得”,彼得一家都是爱心人士,他的儿子在宝马公司工作,女儿在剑桥大学,得知楼小英的故事,73岁的他多次赶往中国,为小麒麟提供帮助。

政府也为小麒麟开启绿色通道“能免则免,能减则减”。

如今,16岁的小麒麟考上中专,已经入学“浙江商贸学院”,楼小英的大爱,正在以另一种方式传递。

这红尘人间之所以迷人,少不了各类“楼小英”的大爱。

愿她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轻松开心地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0 阅读:45
评论列表
  • 2022-01-26 19:58

    看着心挺酸的。非常可敬的老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