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骑行比赛被风筝线割喉承办方:签了免责协议已尽义务引发争议

欧阳逸韵 2024-12-17 14:42:48

女生骑行比赛遭遇风筝线割喉 承办方称已尽到责任:免责协议能否挡住法律追责?

11月16日,一场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乡村自行车个人计时赛在南京江北新区的盘城街道举行,然而一根突如其来的风筝线却打破了这一切,让参赛选手小姜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意外。她在骑行过程中被风筝线割伤脖部,伤口长约15厘米,险些酿成严重后果。赛后,比赛承办方以小姜签署的《免责协议》为依据,认为已履行了相应责任,然而这一做法引发了广泛争议。

意外发生:高速骑行中的“割喉”事件

小姜是一位资深的自行车爱好者,已有两年多的骑行经验,参加过二十多场赛事,骑行总里程超过28000公里。在这场名为“骑遇盘城”的赛事中,她并没有预感到会发生任何意外。比赛赛道封闭,参赛选手间隔一分钟出发,看似非常安全。

比赛刚开始约1公里,小姜便在高速骑行中遭遇了意外。当时,她的车速已达到每小时38-39公里,一根透明且细如丝的风筝线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瞬间勒住了她的脖子。由于骑行速度过快,她在被割伤的瞬间并未能够及时停下车,最终冲出去约2-3米才刹住了车。

“当时脖子很疼,几乎无法说话。”小姜回忆道,尽管伤情看似不重,她还是被工作人员送到了比赛终点,并随后赶往医院急诊。经过检查,医生表示伤口并没有波及到声带,但需要进一步护理。

赔偿与责任归属:承办方是否真的尽到了义务?

事故发生后,承办方很快为小姜支付了急诊费,并额外赔偿了500元。小姜起初并没有太多疑虑,认为这笔赔偿足以解决问题。几天后伤口开始加重,医生诊断她的脖部伤口为皮肤裂伤,后续治疗花费了近千元。小姜与承办方进行了再次沟通,提出误工费、精神损失费以及治疗伤疤的费用。承办方的态度却显得较为冷漠,表示需要向公司法务部门询问,才可给出答复。

更让小姜感到不解的是,承办方指出,所有参赛选手在比赛前都签署了《免责协议》,因此他们认为已尽到义务,且不需承担更多责任。这一说法令小姜产生了疑虑,认为承办方或许利用免责条款规避责任,而她的伤情仍未得到妥善赔偿。

《免责协议》是否合法有效?

在律师看来,承办方所谓的《免责协议》并不能完全免除其责任。江苏亿诚律师事务所的葛栋律师指出,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六条规定,若《免责条款》涉及人身损害,尤其是由于重大过失造成的伤害,那么该条款无效。这意味着,尽管小姜签署了免责协议,若比赛组织方存在过失,如未能及时发现赛道上的风筝线,承办方仍需为其伤害承担责任。

葛律师还解释道,依据《民法典》中的相关条款,免责协议在格式上也具有一定的限制。如果该协议条款未能合理提示参赛者注意,且该条款存在不公平之处,那么协议的效力就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无论小姜是否签署了协议,赛事主办方仍然可能需要对她的伤害负责。

结语:赛事安全与法律责任的博弈

虽然小姜的伤势相较严重事故算不上最为严重,但她的案例却揭示了赛事安全和责任归属方面的复杂性。在赛道上出现意外物品,尤其是风筝线这样具有隐蔽性的危险物,赛事组织方是否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而《免责协议》是否真的可以在此类情况下免除其责任?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小姜个人的利益,更影响着所有参与类似赛事的选手的安全与权益。

当前,赛事组织方与选手之间的权益博弈仍在继续,而相关的法律和赔偿问题,也需要更多的讨论与澄清。对于赛事主办方而言,如何在保障参赛者安全的同时合理履行法律责任,或许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0 阅读:3

欧阳逸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