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工作25年的董倩,被喊话“滚出主持界”,她到底得罪了谁?

其萌开心趣事 2024-11-08 18:11:09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2019年的四川凉山,31位消防战士壮烈牺牲的惨痛事件牵动全国人心。

谁能想到央视"老将"董倩在采访一位幸存战士时,一连串"你是否感到内疚"的灵魂拷问,却引发全网炮轰。

这位在央视摸爬滚打25年的金牌主持人,愣是被网友喊话"滚出主持界"。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位被誉为"最敢问"的主持人,到底是技艺高超还是不懂人情世故?

说到董倩的"不近人情",咱们得先从她的成长经历说起。

在1971年的北京城,一个注定与众不同的女孩降生了。

这妮子从小就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主,压根儿没想过要当什么主持人。

学霸基因满满的她,高考成绩亮眼得很,直接杀进了北大历史系。

要搁在那个年代,能考上北大那可真是村里吹破锣打烂鼓都不过分。

不过命运这东西真是妙不可言。

1995年这位历史系高材生突发奇想,参加了央视的面试。

这一试不要紧还真给试出了一片新天地。

说实话刚进央视时的董倩,那叫一个惴惴不安。

在《焦点访谈》国际组,瞧着周围都是新闻科班出身的同事,董倩心里直打鼓。

那会儿她就跟个"小白"似的,看着同事们忙得热火朝天,自己却是一脸懵圈。

但这姑娘的韧劲儿可不是盖的。

1997年底她一个华丽转身,成了《东方之子》的外景记者。

在这个岗位上董倩可没少吃苦头,整整七年的摸爬滚打,把她锻炼得炉火纯青。

说起这段经历简直就是一部"职场新人升级手册"。

有趣的是混到今天这个位置,董倩从来不装大牌。

她总爱实诚地说:"论脑瓜子灵光,我拍马也赶不上张泉灵;说到嘴皮子利索,我还真不如柴静;要是谈到见解深度,那更是差白岩松老远了。"

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倒是和她后来的主持风格如出一辙。

说起董倩的直来直去,可不单单是性格使然,更是一种独特的主持风格。

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她总能精准地切中采访对象内心最脆弱的地方。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全国,她遇到了一位特殊的采访对象——张伯礼院士。

大家都知道医生们向来都是一副"铁人"的形象。

可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院士,在董倩提到"1月27日"这个日期时,当场泪如雨下。

"你的问题太准了",张伯礼一边擦眼泪一边说,"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泪点。"

这段采访火了但网友的评价却是两极分化。

有人说她是"最懂得抓人心的主持人",也有人说她是"不懂得看场合的提问机器"。

但说实话这都算是"温柔"的评价了。

真正让舆论彻底爆发的,是那场让人心痛的凉山火灾采访。

面对一位刚刚失去战友的消防员,董倩的提问如同连环炮。

"你和战友的关系如何?"

"当时你有没有尽全力救援?"

"你是否感到内疚?"

这些问题简直就像一把把尖刀,直戳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网友们炸锅了。

"这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人家伤口还在流血呢,你就往上撒盐?"

"什么专业精神这分明是冷血!"

但站在新闻人的角度想想,这些尖锐的问题,不正是大家心中的疑惑吗?

只是我们都不敢问,也不忍心问。

而董倩她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

虽然看似冷酷但每一个问题都直指事件核心。

这不就是新闻人最该有的样子吗?

敢问敢说不畏强权,不惧争议。

或许正是这种不留情面的提问方式,才让她成为了舆论的靶子。

面对滚滚而来的争议声浪,董倩并没有选择沉默。

她提笔写下了《懂得》这本书,首次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

说实话这本书让人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董倩,而不是电视上那个"刨根问底的机器"。

在书中她坦言自己也曾因为一些尖锐的提问而辗转反侧。

可是二十五年的新闻生涯告诉她,真相往往藏在那些不敢问的问题背后。

就像一位老中医,有时候必须要按压痛点,才能找到病灶所在。

"精确报道"这四个字,就是董倩给自己定下的铁律。

在她看来作为一名新闻人,就得像显微镜一样,对准每一个细节。

记得有一次采访结束后,她跟同事聊天时说了句实在话。

"有时候我也想温柔一点,但一想到观众的知情权,我就不能退缩。"

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倔强?

但仔细想想这种执着不正是新闻人最可贵的品质吗?

当大家都在追求"温情脉脉"的采访氛围时。

她却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做一个"不讨喜"的提问者。

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得罪人的往往不是真相本身,而是揭露真相的人。

在这个人人都在追求"完美人设"的时代。

董倩就像一个特立独行的"另类",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专业主义。

在这个人人都追求"完美人设"的时代,一个坚持专业主义的主持人,反而成了"异类"。

说到这儿不禁让人深思,到底什么才是一个好主持人的标准?

是像董倩这样"刨根问底",还是像现在流行的"温情脉脉"?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就像一把双刃剑,真相固然重要但人性的温度也不能少。

现在的观众就像一群"吃瓜群众",既想要劲爆的内容,又嫌记者太不近人情。

这不是把新闻人往墙角里逼吗?

你说董倩得罪了谁?

其实她得罪的不是某个人,而是这个时代的"舒适区"。

在这个追求完美人设的年代,一个不愿意"好好说话"的主持人,注定会成为靶子。

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新闻圈都是"好好先生",那谁来追问那些尖锐的问题?

谁来替观众问出那些"不该问"的问题?

说白了董倩的遭遇,折射出的是整个新闻界的困境。

要么当个"好好先生",和气生财。

要么坚持专业主义,但随时准备被喊"滚"。

看来这位在央视奋斗了25年的主持人,是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

她选择了后者哪怕注定要得罪人。

这或许就是她最大的"罪"了吧?

但不得不说这样的"罪",还挺让人敬佩的。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18

其萌开心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